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揭兴伟 杨军
湖北宜昌西部山区群山连绵,森林茂密,溪流众多,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因地制宜,引导兴山、秭归等县发展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兴山杨鱼”为主的冷水鱼,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8月10日,在位于兴山县南阳镇白竹村的宜昌昭君土著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一个个活水流通的鱼池依次排列。每个池内,都有不同尺寸、规格的“兴山杨鱼”,活蹦乱跳,自在游弋。
“兴山杨鱼”(当地土著鱼,学名“齐口裂腹鱼”)因在水中游动成群成堆似杨树枝叶而得名,主产于兴山县南阳镇香溪河流,是宜昌西部山区重要的经济鱼类。20世纪末以来,因环境变化和过度捕捞,“兴山杨鱼”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兴山杨鱼”
为了保护“兴山杨鱼”,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昭君土著渔业等养殖主体,致力于“兴山杨鱼”的保护与开发。2022年,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持编制的省级地方标准《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发布实施,有力推动“兴山杨鱼”产业标准化发展。
“我们采用微流水养殖和仿生态技术,从神农架老君山引来活水,保证杨鱼的野生环境,人工繁育鱼苗存活率由10年前的2%提升至95%以上。”昭君土著渔业负责人胡明海说,在优良水质、高溶氧水体、自然饵料等环境中生长的杨鱼,生长周期较长,品质更好。
在武汉、宜昌等大中城市,“兴山杨鱼”备受追捧,售价稳定在160元/公斤以上。昭君土著渔业公司每年还为市内外提供杨鱼苗100万尾以上,成为全省唯一的裂腹鱼种源地。
依托杨鱼这条土著鱼,白竹村建起冷水鱼养殖基地2个,年产土著鱼5吨以上,2023年销售冷水鱼及鱼苗收入达到120多万元。在昭君土著渔业公司的带动下,全村21个农户有的发展杨鱼养殖,有的以鱼为业态发展农家乐、民宿,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一条集养鱼、赏鱼、吃鱼、垂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渔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
不光在兴山,冷水鱼养殖在屈原故里秭归县也逐渐兴起。位于两河口镇的秭归懋祥土著鱼繁育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兴山杨鱼”繁育和大鲵养殖。该合作社强化设施设备投入,购置微孔增氧设备、小型发电机和玻璃纤维孵化缸,建设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池,不断改善鱼苗孵化条件,提高鱼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