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诊所建议一位老人把剩下的8颗牙全部拔掉再种牙的事件引发关注,类似“多拔多种”的案例并不少见。多拔牙可以多营收,口腔医院要盈利固然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多拔多种”,依靠“拔牙”助长营收的行为实在不可取。
2022年以来,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国家医保局通过限定单颗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种植体、牙冠等耗材集采和竞价挂网等方式,使种牙的平均费用下降了50%~60%,很多牙科医疗机构的收入和利润相比以前也大幅下降,部分牙科医疗机构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就出现了上述鼓励患者“多拔多种”的情况。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医院的经营收入,但过度医疗行为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给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过度医疗虽然挣钱,但却违规违法,必须严管严惩。过度医疗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过度护理等,这种行为脱离和超出了病人病情实际需求,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既不恰当、不规范也不道德,是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明令禁止的。医疗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医疗体系监管和处罚力度,让医院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从而逐步杜绝这种行为。
医院短期虽然得利,但是失信失德,应当立行立改。医护人员作为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本来在患者心目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种不规范的医疗行为曝光,医院自身腐败问题频发,医院和医生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过去大家信赖的“专家”逐渐丧失了威信。因此医院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虽然短期让医院的效益提升,但代价是损害了自身信誉。医护群体要想维护好自身良好形象,就要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强化纪律观念,用合理的预算为患者消除病患,解决问题。
普通患者要自学自用,做到明辨明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虽然普通人无法系统专业的学习医学知识,但应该自学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一是遇有突发情况自己以及身边亲人能自救自保,二是可以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在就医选择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三是在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及时知晓并有效的维权。如果单纯依靠部门监管和医院自觉,一旦出现监管不到位和医院主动违规的行为,最终还是患者自己遭受损失。
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这份神圣需要每个医院和医护人员主动维护,绝不能为一时之利损害患者利益,最终只会失信于民、自食其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凯(武汉新洲)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