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摄影记者 邹斌
通讯员 郑心怡 张峻笠 刘鑫邦
实习生 朱逸安
由湖北恩施市区过芭蕉侗族乡,沿恩咸公路往西南方向行驶约10公里后,经一座斑驳石拱桥,便到了一处叫做“兰香小院”的小村落。
芭蕉河从村落旁蜿蜒而下,一幢三层气势恢宏、纯木质结构、有若飞举之势的飞檐翘角的特色侗族民居临河而建,房子主人将其取名为“临溪别院”,往里面走去,20多栋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开,嵌在一片片青绿茶园中。
“兰香小院”原名兰家河坝,多年前,还是一个仅有5户人家的山坡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下简称“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芭蕉侗族乡立足乡情民情实际,利用武汉东湖高新区等项目帮扶资金,共同缔造集民俗风情、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香侗寨。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兰香小院由院落村民商议命名
炎炎夏日,57岁的村民龚永寿不惧烈日,拿着渔竿去芭蕉河里钓鱼,这是他平日里最主要的休闲方式。“现在生活好了,房子建设也搞好了,钓鱼就是最大的乐子。”指着不远处的洋楼,龚永寿笑着对记者说道。
眼前被涂上统一明黄色外墙、修葺一新的房子,完全看不出是24年前建造的。房前,新修的花坛里芬芳四溢,原本简陋的柴房进行了升级改造,屋旁的菜园子里修了条路……
龚永寿家的变化始于近两年来,整个村落在共同缔造试点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点子出点子,一起将原本自然环境不佳、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薄弱的院落,建设成为恩施最美院落。
兰香小院的建设从共商院落名开始。院落多数村民都姓兰,村民又爱兰种兰,崇尚兰花的气质,在建设前,便召开群众会,共同商议将原兰河坝改为“兰香小院”,希望文明新风像兰花幽香一样飘香整个院落。
召开群众会议(资料图,通讯员提供)
如何让兰香小院名副其实?2022年9月,芭蕉乡组建共同缔造专班,抽调乡镇村委两级精干力量,挨家挨户上门宣讲、调研。“了解群众需求,然后把职责划分清楚,告诉群众需要做什么?专班需要做什么?”专班负责人介绍,共同缔造过程中,“让群众站C位、唱主角。”
梳理出23项共同缔造任务清单
专班进驻兰香小院时,村民们最迫切的需求是安装天然气,专班迎难而上,想尽办法协调相关部门、跑企业,最终让院落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通过这件事,群众更加相信我们,提升了党组织的威信。”该负责人说。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头雁引领。专班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民们对有着50多年党龄,在当地颇有威望的退休教师徐仕良十分信任和敬重,便邀请年逾古稀的他牵头成立院落理事会,并成立党小组,带领兰香小院发展。
“院落部分电线杆年久失修,计划进行改造……”
“院落主干线沿线新建花台,理事会组织农户出土出地……政府协调资金实施以奖代补。”
“院落农户根据兴趣爱好共同商议成立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
在以徐仕良为组长的兰香小院理事会和党小组的带领下,院落被紧紧团结起来,分别成立了活动组织组、院落建设组、项目监督组、历史文化挖掘组等,商定了23项任务清单事项,并明确了牵头人和完成时间。
牵头筹钱修桥、带头出钱出力将自家土院坝翻修硬化、装景墙栏杆……徐仕良的举动,村民们看在眼里,也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当建设规划与村民田地重合时,村民都主动无偿出让。村民蒋耀金出地50平方米建设庭院场坝、刘胜全出地60平方米建设庭院路边花台、龚永寿出地50平方米建设院落休息平台及排水沟、兰庆卜出地180平方米建设院落文化广场……建设中,村民共无偿出让山林地1000平方米,投资投劳约60万元。
短短四个月时间,兰香小院焕然一新,新修建了文化广场、彩色步道、花台、排水沟渠等,院落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兰香小院“飘香”四溢。
拍摄首张院落全家福
院落文化广场上,一张院落70多位村民举杯相庆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老人、小孩、年轻人围坐在临溪别院前的广场上,餐桌上还冒着热气。他们满含笑容,吃着“坝坝宴”。
院落宴 (资料图,通讯员供图)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2023年重阳节,为了庆祝兰香小院迎来新生,村民们每家每户各端来一盘菜,举办“院落宴”。宴会后,兰香小院的村民们站在一起,拍下了首张院落全家福。
院落居民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变化。他们成立庭院建设组、环境卫生组、活动组织组、矛盾调解组等6个院落管理小组,带着村民共同管理兰香小院。
院落建设好了,精神文化建设也没有落下。兰香小院成立了广场舞、厨艺、书画、历史文化等院落兴趣小组,居民根据各自爱好和特长加入相应小组,并定期组织活动。
“今年10月,院落理事会还会号召每家每户召回在外家人举办重阳院落宴,共商院落事宜,共拍全家福,共看新变化,共吃院落宴,分享喜悦、谋划未来、体会幸福。”专班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