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改编作品《金玉良缘》引发了广泛争议,其播出后口碑不佳,被部分观众评价为“难看”。知名导演胡玫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罕见地表达了对这一评价的触动,直言“破防”,并决定开启精选评论功能,意在筛选正面反馈以维护创作初衷的探讨空间。此举不仅反映了作品面临的舆论压力,也再次将文艺创作与观众期待之间的微妙关系推向了公众视野。
《金玉良缘》之所以被部分观众认为难看,原因之一在于其改编过程中可能过于追求创新或个性化表达,而忽视了原著的精髓与广泛受众的接受度。当前,一些导演在文艺创作中倾向于自我风格的展现,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基础,忽略了人民群众对于经典作品深厚的情感认同和文化共鸣。文艺创作若不能扎根于人民,缺乏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和深刻洞察,就难以触动人心,更难以成为传世之作。因此,中心思想在于:文艺创作绝不能脱离群众意识,而应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心心相印。
需要明确的是,强调文艺创作不能脱离群众,并不意味着要一味迎合观众的口味或采用媚俗的方式。真正的艺术魅力在于其能够引领观众思考,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非简单取悦。导演和创作者应在尊重原著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创新表达方式,寻找与观众之间的共鸣点。这既是对传统经典的致敬,也是对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积极回应。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当是通过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来实现,而非低俗的迎合。在追求艺术创新的同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文艺创作始终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从而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才是文艺创作的正道所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峥宇(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