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评】东湖评论:严守耕地红线,共创荆楚“粮”辰“丰”景
2024-08-28 17:42: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湖北省严格按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细则,对全省103个县2023年度耕地保护情况进行考核,15个考核优秀的县共获8000万元奖励,奖金分别为80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这项举措显示了湖北省打好耕地保护战的决心和信心,为完成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四项重点任务打入一针“强心剂”。

自古以来,耕地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更是以耕地数量为基本条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布局,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守牢红线,一方面要有整体布局,明确本地区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等项目整体调整土地用途,由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做到规划有数。譬如,2023年以来,湖北全省发起“非粮化整治”和“找地运动”,坚决守住6925.25万亩耕地和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两道红线。今年,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严格执法督察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链条耕地保护执法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注意统筹细节,将流出地有节奏、有计划地恢复为耕地,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实地考察资源要素,避免形式化反耕。

用好良田与农业农村发展、农村人才引进等工作息息相关,与生态环境整治、粮食安全需求密不可分,用好良田不仅要有人种、有人收,还要有人教、有人管。政府部门既要做好监管,对耕地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耕地管控力度,采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效果,杜绝村民乱战耕地现象。譬如,今年8月初,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结合全省县市地形地貌特征,选取南漳县(山区)、利川市(山区)、赤壁市(平原区)作为试点城市,围绕完整性、属性精度等质量元素,通过对比不同时期高清遥感影像,排查耕地违法违规转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分析用地流向及变化原因,对涉及非农化、触及红线的信息开展及时预警。这种信息化方式就可以做到及时精准,大大提高保护效率。此外,要加强培训,研究合适的轮作制度保护地力,开发经济、环境效益高的新品种农产品,发扬地方特色与品牌,积极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升级农业技术与设备。

耕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生产大量有机产物,同时参与生态循环为自然环境服务,需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农田为大批动植物及菌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起到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今年7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省十堰市召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耕地保护利用有序推进,科学施肥用药方式稳步推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外来物种入侵联防联控局面加快形成,耕地保护成效十分突出。此外,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耕地保护意识,普及保护耕地方式方法,让耕地保护落实到田间地头,做到家喻户晓。

保护好耕地是国之大者,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湖北是农业大省,支点建设“五个功能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我们要坚定不移、脚踏实地把耕地保护这个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抓好。始终深刻认识到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有效举措,是应对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必须严守目标,久久为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向君(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

责编:王舒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