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巧用“加减乘除”,打破基层“越减越负”怪圈
2024-08-29 10:49: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随着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减负效果不断彰显。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有些地方“制定各类减负工作文件,收集各类减负工作报表,开展各类减负调研”等,形成了“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使基层落入“越减越负”的怪圈。为基层减负,要巧用“加减乘除”法“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才能标本兼治。

为基层减负首先要加强基层工作力量,而违规借调导致本就“人手”紧张的基层雪上加霜。如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借调教师占全局工作人员比重曾高达60%以上,有的借调时间甚至超过20年;四川隆昌市教体局125名职工,借调人员多达33人。这些上级单位“大量借调、长期借调、随意借调”严重影响了基层的正常工作。《若干规定》为基层赋能作出制度性安排,对违规借调县及以下单位干部明确说“不”,推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并开展清理规范,推动责权一致、责能一致。上级机关应切实把基层“强身”和机关“瘦身”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有效为基层“强劲壮骨”。

文山高耸入云,会海浪涛汹涌”是很多基层干部的无奈写照。中央通报“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总部(含部门单位)要求下属企业参加的会议800余次,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3次”。此类形式主义的无效会议在基层屡见不鲜,不少基层干部表示“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的材料。”《若干规定》对发文数量、文件质量、评估审查,会议数量、规模、质效,规范基层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等都作出了“硬核”规定,能减则减、能简则简。“精文简会”是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打破慵懒散漫作风的务实举措,需要上级机关拿出刀刃向内的决心、勇气,让广大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在为基层减负的背景下,少数党员干部以减负为借口,逃避工作责任,办事拖沓、效率低下,存在“躺平摆烂”不正之风,需要格外警惕。为基层减负政策的初衷是为基层干部卸下“动辄就问责”的枷锁,拿掉“考核过多、留痕过度”的负担,消除“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心理包袱,营造实干担当的良好环境。各级机关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旗帜鲜明树立“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的导向;同时,要善于把为基层减负和激励基层实干担当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激励关怀政策,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穿上保护“铠甲”,激励他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

“层层加码”是消耗基层干部精力、打消工作热情的“歪风邪气”。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实行“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三千分制”考核体系,设置指标过细且不符合实际;山西省新绛县、沁水县等地方不顾实际违背市场规律,以行政命令方式层层加码下达“推进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倍增”指标。这些以考核为名不切实际向基层转嫁责任的行为,既加重了基层负担,也消耗了基层谋事创业的积极性。上级机关需要加强统筹规范督查检查和考核工作,建立考核“提纯”优化机制,“以科学为尺,以实效为秤,以务实为网”,过滤督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废渣”,斩断“层层加码”的根源,让考核科学精准,真正发挥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俊(随州市委组织部)

责编:丁楚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