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信息经济学理论中有一著名理论叫“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于地方政府、投资者之间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互不了解,使得双方难以达成合作意向。因此,打破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壁垒,可以切实降低招商困难度,提高合作成功率。如何打破?要统筹做好优势信息提炼、投资信息获取和招商信息推送工作,三措并举打赢招商引资信息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解析战场,立足自身提炼优势信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站在全市“一盘棋”的角度做好“知己”工作,这是打好招商引资信息战的首要任务。县域城市,自身资源有限,对资源的分析深度更有限,但比较优势理论又指出优势是相对的,因此县域城市要深刻提炼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一方面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摸清本区域“硬实力”,包括县域内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整体产业链情况,地理交通、配套设施、劳动力规模等情况,并做好SWOT归纳分析。另一方面要从营商环境“软实力”着手,深入分析法律政策、银行资金等的配套及运作,以及城市文化、人的意识观念等情况,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比如,蝉联全国百强县第一的昆山,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它就发挥出紧邻上海这个最大的地理优势。
寻求战机,先人一步获取投资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主体的投资信息,做好“知彼”工作,才能取得先机,更大概率获得有效投资。而投资信息的产生对象是人,信息的传播节点也是人,因此先人一步获取投资信息,关键是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对于一般县域城市来说,人脉是最大的资源,要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地用好乡贤招商、以商招商的招引模式。加强乡贤联系,充分发挥在外乡贤合作伙伴多、投资信息多的优势,用好大数据技术,搭建信息平台,通过他们既可以宣传介绍家乡的发展优势,又可以筛选有效投资信息。同时,积极对接县域内商企,设置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家之间牵线搭桥,提供合作伙伴的投资信息。比如,仙桃市长埫口镇格林美公司提供业务合作伙伴投资意愿,成功引进武汉百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妥善有效地解决了环保和发展的两难问题。
奏响战歌,精准精确推送招商信息。辩证看待信息不对称问题,除了获取市场主体的投资信息外,县域城市还需精准精确做好招商信息推送工作,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一方面,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要坚持“走出去”,积极地“走”到市场主体富集的地方去成功概率就更大。比如:成立招商小分队驻外(北上广深)招商,先通过点对点、后点到面的深化交流,更加精准推送招商信息给有投资意愿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要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县域城市招商队伍普遍专业能力和招商经验有限,无法精确将本地优势信息传递给投资商、获取的投资意愿也极其有限,因此要用好专业人才、打造专业队伍,同时还可与专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才能更好打通招商引资“最后一公里”。
招商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保障,也是发展的后劲。县域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都是要靠一个个高质量项目来支撑。商场如“战场”、招商如“打战”,用好信息论,打赢招商引资信息战,引进更大更多更强的市场主体,才能更好增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通讯员:袁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