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懿)又是一年枸杞红,田间地头红果压枝。眼下,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的10万余亩枸杞进入秋果采摘期,鲜红饱满的枸杞挂满枝头。
日前,荆楚网及部分网络大V受邀赴新疆精河县精河镇就当地枸杞、文旅产业发展开展“新媒体看精河”活动。
据了解,新疆博州精河县是枸杞的天然分布区、原产地。1998年,精河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5 年“精河枸杞”被认定为新疆著名商标;2012年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 年“精河枸杞”荣获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1年3月“精河枸杞”作为全疆入围的3个地理标志产品之一,被正式纳入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8月精河县获批筹建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营养丰富赞誉“红”
在精河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枸杞种植户王磊正在采摘秋果。一串串“红玛瑙”挂在枝头鲜红欲滴,摘一个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清甜便随着果汁溢满唇齿间,细细品味,还有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在味蕾间萦绕开。
“有很多游客在我们这体验采摘新鲜枸杞,边摘边吃,都说跟葡萄一样甜。”王磊说。
精河枸杞进入秋果采摘期。 记者 王懿 摄
精河县安阜鑫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启云介绍,作为枸杞黄金产区的精河枸杞,营养丰富,药食同源,干物质积累多,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精河枸杞也以其果实鲜红、粒大饱满、皮薄肉厚、含糖丰富、口感甘甜、营养及药用价值高等优势,赢得了“精河枸杞甲天下”的美誉。
据新疆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综合分析,与其他产区枸杞相比,精河枸杞呈圆形,颜色鲜红,果形饱满,浆果多汁,果肉丰厚,表现出糖分(果糖、葡萄糖、多糖、总糖等)高、甜菜碱高、总黄酮高、天门冬氨酸高,其他氨基酸低和β-胡萝卜素低的特征。其中所含氨基酸、多糖、甜菜碱等含量均高于国内其他枸杞主产区。
宋启云介绍,枸杞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劳、改善视力等。
盐碱滩上孕育果实“红”
提起精河枸杞,每年2700小时以上的日照、天山雪融水浇灌、近百年栽培史等,是一些无法绕过的产业核心要素。同时,“北纬44°”更造就了精河枸杞产区独有的地理特征。
精河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精河县城以北的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县域内盐碱地面积达6939公顷。
精河枸杞进入秋果采摘期。 记者 王懿 摄
盐碱地上能种植什么作物?品质、销量如何?
枸杞具有耐盐碱、耐贫瘠、抗旱、抗寒、抗风沙等特性,是种植作物的首选。
“枸杞特意种在盐碱最重的地方。”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玉玲说,枸杞耐盐碱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不论是黄河滩涂还是山脚戈壁,枸杞都能正常发育。“枸杞植株成熟以后,向下生长的根系可以吸收一些土壤里的盐类物质,再通过树冠的蒸腾作用发散,一定程度上改良了盐碱土壤。”赵玉玲说。
正是由于碱性沙化砂质土壤和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精河出产的枸杞色泽鲜红、果粒大、肉丰厚、富营养、味甘美,果实内含物饱满没有空隙,是理想的药食兼用营养保健珍品。
标准化种植收成“红”
托里镇是精河枸杞核心种植区。位于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的枸杞种植户王磊,自小家中就种枸杞,“小时候家家户户地里、院子里都有种枸杞的,但收成也一般。”王磊说。后来王磊将自家几十亩地流转出去,还另外承包了二百亩。在精河县安阜鑫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指导下,收成有很大提升。“今年收成很好,仅仅支付夏果人工采摘费用,就花了十万多。”谈起收成,王磊笑得合不拢嘴。
统一管理下的枸杞标准生产化基地。 记者 王懿 摄
为提高精河枸杞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精河县积极推行绿色枸杞标准化种植,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加快推进枸杞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有机化、品牌化,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标准绿色生产。
“我们对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等‘五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持续着力打造高标准绿色枸杞种植基地。”赵玉玲说。
自家枸杞产量大、品质高,在王磊看来,离不开政府统筹管理、专家技术指导等。“近年来,全县大力推广枸杞绿色标准化种植,肥料、农药等都由县里统一提供,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标准。”王磊说,“推广绿色种植,禁止使用除草剂,全部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保证精河枸杞的绿色健康品质,收购价格会更高。”
目前,精河制定枸杞地方标准15项、建立32项新技术标准,全县共建成绿色枸杞高标准示范基地3.8万亩、千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14个,重点打造了从托里镇到茫丁乡的30公里集中连片枸杞文化旅游绿色长廊。
此次“新媒体看精河”活动,旨在打造“官媒+自媒”的宣传组合,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大对新疆优质农产品和文旅资源的推广力度,让新疆与内地距离更短,枸杞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