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刘勇:用大爱照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2024-09-13 21:40:00 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耿文辉 郭丹青)择一事,终一生,27载乡村园丁路;既育人,也育心,三尺讲台育桃李,无私奉献写春秋。他就是武穴市第四实验中学大金校区、被师生们满怀敬意地唤作“超人老师”的刘勇。

刘老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通讯员 供图

近年来,刘勇老师辛勤耕耘,用高尚的品格诠释师德内涵,先后荣获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市优秀教师、黄冈市十佳班主任、黄冈市初中数学优秀学科教师、武穴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武穴市优秀教师、武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4年8月,刘勇更是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殊荣。

踏破鞋底,也要让孩子重返校园

2011年毕业的小贾同学,父亲有残疾,他性格孤僻、敏感,产生了厌学情绪,一放假就不愿意再回学校。

刘勇多次骑摩托车去往大金镇深处山区,前往小贾家里,吃过闭门羹,坐过冷板凳,但他没有放弃,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家访,耐心劝导,给予鼓励,最终小贾说: “刘老师,我等下就跟你回去,我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

刘老师家访中。通讯员 供图

同时,刘勇在工作之余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很多孩子厌学有个共同心理就是在学习上没找到成就感,缺乏学习动机。通过观察,他发现小贾在上体育课时总是表现得较为积极,于是,他让小贾当体育委员,鼓励他参加校内外体育比赛,给他创造被表扬的机会,逐渐帮助他建立起了自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小贾变得阳光乐观,热爱学习,自律上进,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执着深耕爱为名,红心向光行且真。他说:“无论距离多远,难度多大,哪怕走破鞋底,磨破嘴皮,我也要努力让每一位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为了让辍学孩子重返校园,他挨过不少骂,更不知遭了多少白眼,但看着所带领的班级“一个都不少”,他欣慰,他无悔! 27年间,他把爱洒向了大金镇无数个乡村,洒满无数条乡间小道。

育人育心,做一位有温度的老师

大金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镇半数以上的学龄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如何管理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是刘勇经常思考的问题。

刘老师辅导学生。通讯员 供图

已经毕业的小周同学,家境贫寒,父母常年在外,只能随着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小小的个子,肩负着沉重的压力,时常情绪低落,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刘勇发现后,便时常在课堂上提问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当发现她数学成绩较好后,就经常请她去讲台上当“小老师”,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破题思路,同时积极找她沟通谈心,用真情、真心和她交流,帮助她走出心理困境。

心之所向梦为马,寻道引春解语花。渐渐地,小周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人也开朗自信了不少。她刻苦钻研,认真求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黄冈中学提前录取,并在三年后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为了乡村角落飞出的“金凤凰”。

扎根故土,点亮乡村教育的星星之火

对于他来说,家乡不仅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他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原动力。

刘老师关心学生生活。通讯员 供图

一根粉笔,三尺讲台,扎根大金镇,他已无怨无悔地度过了27个春秋。作为黄冈市骨干教师,也曾有不少的学校向他抛出过橄榄枝,但他都一一婉拒,从未想过离开。他说:“生于斯,长于斯,理应扎根于斯,奉献于斯。”他深知农村教育的艰辛,但他坚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他希望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握住这把钥匙,开启属于自己的未来。

满腹浓情馈桑梓,总把乡村当桃源。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刘勇将一批批学子们培养成才。受他的影响,不少他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大金中学,和他成为了并肩作战的同事,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为家乡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他说:“金中是一方沃土,培育了我,也滋养了我的育人梦想,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愿意把青春倾注在这片土地上。”

在他看来,教育是改变家乡命运的关键。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去拥抱外面的世界,汲取社会的养分,让他们未来能反哺自己成长的乡土,是刘勇最大的心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