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低温灾害要温情与专业并进
2018-01-08 08:32: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今天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手段在逐渐升级,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加大。2008年席卷南方的冰雪灾害已经过去10年,众志成城抗击冰雪的精神应该一以贯之。
    受雨雪天气影响,全国多地出现寒潮、暴雪、暴雨蓝色预警。本周,我省大部地区最低气温或达-14℃至-8℃。极端低温天气来袭,我省相继启动了雨雪冰冻天气交通Ⅱ级应急响应,气象灾害(低温冰冻)Ⅲ级应急响应。
    气象变化连着最真实的民生,每一场雨雪,每一次降温对社会运转、民生保障都是巨大考验。如何应对天寒地冻、风霜雨雪带来的治理难题?如何在冰封千里,雪飘万里的时候,解民生之忧,保民生之暖?如何提高预警、保障、抢险的专业化能力?是摆在各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面前的严峻考题。
    越是气温之低,越要保民生之暖。对困难群众来说,被褥棉衣够不够?取暖设备有没有?对户外工作者来说,防寒措施到没到位?安全和健康有没有保障?对普通市民来说,天然气够不够烧?出行受不受影响?这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在极端低温的大环境下,都是民生大事。极端低温的应对好似一面镜子,映照的是有多少务实为民的情怀,有多少解民忧解民困的担当。面对新的气象条件,武汉市日前调整天然气限购政策,将每户居民每月购气量不超过150立方米调整为220立方米,透露出关怀民生的主动性。施政的温度和人情味,能让人们在天寒地冻中感受到一股暖意。
    防灾、救灾带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征,仅有温暖和温情还不够,还需要科学、现代的应急救援体制支撑。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当极寒、冰冻、雨雪步步逼近,只有抢在前面做好预判,做足应对方案,才能避免猝不及防、手足慌乱。及时的信息发布,科学的调度指挥,全局的研判谋划,在气象灾害应对里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灾害,只有救援反应迅速高效,救援力量充沛有力,才能让受灾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无论是纾解因冰冻所致的高速之堵,还是救援因雨雪侧翻的事故车辆;无论是对倒塌房屋群众的转移安置,还是对滞留旅客的妥善保障,或是对电力、通讯的全力保障,都是对现代化救灾应急体制的检验。
    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长久命题,发挥人的力量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席卷南方的冰雪灾害已经过去10年,但众志成城抗击冰雪的精神应该一以贯之。今天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手段在逐渐升级,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加大。10年的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的连贯更加紧密,人员、经贸的往来更加频繁,假如极端低温灾害应对处置不力,将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绝非危言耸听。尤其临近春运,做好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预案,更是关乎万千老百姓回家团圆的梦想。迎接冰雪和低温的考验,首先要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让充满温度、温情的治理手段同专业化的应急机制相结合,我们一定能打一场应对极端低温的漂亮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