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式办证应成公共服务常态
2018-01-09 08:23: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堂吉伟德

    像“刷脸”支付一样,现在领结婚证也能“刷脸”了。从2018年1月起,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正式启用人脸识别系统。从刷脸考勤到刷脸支付,再到刷脸办证,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靠脸”行遍天下已成为现实。(1月8日《北京青年报》)
    相比于实物证件式证明,人体最鲜明的特征是脸谱、指纹等特殊身份标识,并具有唯一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物联”等现代科技手段,有了人脸作为“我是我”的证明,一个刷脸终端或者指纹识别器就足以解决问题。
    现实中,传统的证件提供要求给人们带来不少困扰。如办结婚证要求出具身份证、户口本,若身份证或者户口本遗失,就只有等证明“我是我”的材料补齐,才能获得下一步的公共服务。2015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未婚时如何证明“未婚”——荒唐的证明》为题,报道胡女士为将户口从昆明迁至成都,花了8个月时间办理婚育证明,此案虽然极端,却带有普遍性。开一个证明,往往又需要开另一个证明,让办证者陷入了“办证的怪圈”之中。
    “刷脸”可领结婚证的做法,有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一是实现“无纸化”技术的运用,把最前沿的技术运用到了公共服务,实现了服务水平的升级;二是做到了服务方式的前置化,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系统的投入和使用需要前期的投入,不但意识要先行一步,在行动上也要迅速跟进。此举最值得称道之处,其实不在于技术本身的便利,而是把便利的技术运用到公共管理和服务上,是真正的惠民便民之策。
    不过,人脸识别技术也还面临一些安全漏洞。不仅需要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更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建立起整个行业的统一标准,共同筑起保护用户隐私的行业堤坝。归根到底,技术只是用来提升服务水平的工具,核心要素还是要正视“办证难”所映衬的“办事难”,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的作风与效率,立足于群众的小事就是“天大的事”的价值取向,技术化工具方可成为善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