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不过夜不如落实不打折
2018-01-17 08:28: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表态多行动少、调门高落实差,是党员干部形象的侵蚀剂、党的政策执行的绊脚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狠刹那种把表态当样子、拿应付作行动的歪风。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近日刊发文章称,有的领导干部时时把上级精神挂嘴上,表态比谁都早,会议传达不过夜、一开到半夜,但抓落实干劲韧劲不足。明明是担当精神差,慢作为、不作为,却还要装模作样、大搞花拳绣腿。
    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传达不过夜”,有170多万条词条。不仅有传达中央精神不过夜、传达省市精神不过夜,还有传达某县政府精神不过夜、传达某校党委精神不过夜等等。各种“传达不过夜”,不外乎是为了表明对某个会议“高度重视”,对某项工作“高度负责”。及时传达有关精神很有必要,但如果光有风风火火的姿态,没有扎扎实实的行动,不见真真切切的效果,即便“传达会议不过夜,开会开到大半夜”,又有什么用呢?
    时下,一些地方的确存在类似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安排,胸脯拍得砰砰响、调门也起得很高,但一到具体落实,就大打折扣。有的空有表态没有具体措施,有的工作进展缓慢,长期不见成效,有的只说不做,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态度落实态度,这些都是特别需要警惕的“四风”新表现。
    开会传达,是保证上级精神上下贯通的重要手段,但绝非主要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相反,以具体行动扎实贯彻精神、落实部署才是最根本的。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都应该想一想,在时间上、精力上、力度上,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呢?有没有把“一分”与“九分”弄得不协调,甚至本末倒置的情况呢?仅仅满足于“传达不过夜”也并不科学。在传达精神的同时,更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拿出科学、可操作的办法,让落实更进一步、更细一层,而不是简单的做个传声筒。
    言行一致,做多少说多少,是党员干部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如黄兴国、周本顺、万庆良、王敏等,都是言行不一、光说不练的典型;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经常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挂在嘴边,也热衷于表态,然而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抓好落实,以致祁连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把喊喊口号、表表态、开开会当作“对党忠诚”,是一种自欺欺人。担当才见忠诚、落实才见忠诚、把蓝图变成现实才见忠诚,否则半点忠诚都没有。
    栗战书同志曾在《秘书工作》上刊文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干工作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总书记自己也是这么做的。”都是“不过夜”,与其注重“开会传达不过夜”的形式,不如践行干实事“事不过夜”的扎实。把自己摆进实干的队伍中,做领飞云天的头雁,带出务实重行、言行合一的队伍,确保落实中央精神不打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