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世昌 柯利华 通讯员 王政
“我们4月份要上几套新设备,但还有200多个用工缺口!”1月16日,黄梅经济开发区内,湖北宏晟纺织有限公司机器轰鸣,公司副总经理王楠焦急地说:“春节前必须把这批工人定下,我们才敢上新设备。”
该公司的遭遇,眼下是开发区内企业共同的烦恼。区管委会主任蒋高平介绍,这是2013年以来黄梅企业再次大规模遭遇“用工难”。
介绍一人 奖励三千
“介绍熟练挡车工入职满12个月,介绍人可获3000元奖励,满半年奖500元;工人春节后及时返厂,最高补贴400元路费。”
走进黄梅经济开发区,宏晟公司的一处电梯口,1月7日就挂出“悬赏”通告。
夹带着“馅饼”的招工信息在开发区随处可见。在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中心大厅,电子显示屏不断滚动各类招工信息,有岗位月薪最高达8000元。除了开高薪,还以食宿全包、奖励旅游等吸引劳动者。
湖北美誉服饰有限公司为优衣库等知名企业代工。董事长刘菊英说,因为缺工,有些小订单不敢接,担心误合同。“现在来多少工人,照单全收。”
中心负责人邓彬介绍,黄梅企业薪资水平逐年提高,但从去年底开始,“用工荒”不断加剧,仅开发区目前缺口上千人。
经济回暖 结构失衡
黄梅经济开发区是该县经济的风向标。“黄梅工业经济回暖,导致企业用工需求急速上升。”县长屈凯军介绍,2017年黄梅经开区新进5家规模以上企业,规上企业总数达61家,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5.6亿元,比2016年增长10.5%。
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进一步放大了用工需求。王楠介绍,近两年,江苏、福建等地纺织行业向内地转移,市场需求趋旺,宏晟公司顺势加大了在黄梅的投资力度,用工量自然大增。
经济回暖,用工结构性矛盾凸显。黄梅县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县级开发区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集中,企业更需要女工、30岁以下年轻人及高级技工,但供给稀缺。黄梅是传统劳务输出大县,女工、年轻人多爱“东南飞”。
政企协力 应急谋远
同在黄梅经济开发区,湖北宇星水晶饰品有限公司却没有被用工难所困。公司负责人说,他们与国内高校建立稳定就业合作,长期签订毕业生,每年储备人才,解决了高级技工的紧缺问题。
对很多企业来说,解决招工难最有效的方法是升级技术设备,实现机器换人。美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菊英说,他们已投资500多万元改造了自动吊挂式传送带等设备,不仅人力减少25%,工作效率还大大提升。
蒋高平介绍,除了鼓励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发区正探索多条路径化解用工难:建网上招工平台,线上、线下24小时发布招工信息,将企业需求与求职者信息快速匹配,全方位跟踪服务;镇企联动,乡镇干部和企业人员利用节假日走村串户,到返乡村民家上门做工作。
开发区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去年,一场精心策划的“微型马拉松”在开发区开跑,活动当天近万人观看,极大提升了开发区的企业形象,很多人当场签下用工协议。今年,开发区还将策划“工人春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