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张夏洁
室外,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室内,座无虚席,温暖如春。
1月26日下午2时30分,京山县新市镇城畈村活动中心坐满了村民。原来,这里要宣讲十九大精神,并召开“诸葛亮会”,讨论村里新年发展规划。
“十九大报告说了,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村支部书记庹大明嗓音洪亮,谈起村民们关心的话题——“如何深化集体产权改革”。
村民张文美得知村里要宣讲新精神,她格外上心,专门带来纸笔仔细记录。
10年前,丈夫患病去世后,张文美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靠帮别人卖菜维持生活,欠债7万多元。2016年10月,城畈村实行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她家分配到38股,按每股3000多元,可量化经营性资产11万余元。拿到“股权证”的第二个月,张文美以此为抵押担保贷款8万元,在离家不远的农贸市场租了个小门面卖菜。由于生意红火,张文美扩大经营,去年12月新租了一个30平方米的大店面,一天营业额约3000元。“要不是政策好,哪敢想自己也能开店当老板?”张文美感慨道。
城畈村紧邻县城,近年来积累的集体可量化经营性资产达1.57亿元,年经营收入300多万元。几年前,集体资产“名义集体所有,实则人人无份”,村民们没有多少获得感。2015年6月,京山县被纳入全国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城畈村被列为试点村。村里将资产量化、分配到人,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终于“看得见,摸得着”,村民变股民,家家能分红。2016年底,城畈股份经济合作社1815名股东分享3年460万元股份红利,2017年底又分红160万元。“不过,村里这些年分红主要靠吃老底子,不能坐吃山空,必须找新的赚钱路子。”在外办厂的村民王飞说出自己的担忧。
王飞提议,村里利用闲置的一块50亩空地,打造一个美食广场,填补京山城区品牌宵夜市场的空白。这块地可新建200多个门面,一年租金至少100万元。“村里已没多少地可开发了,城畈人要敢于走出城畈。”在超市打工的村民佘清香说,村办的集贸市场已有20多年了,场地狭小、交通堵塞,甚至引发车祸。城畈村办集贸市场有经验、有资金,可以考虑和别的村合办大型集贸市场。
作为城畈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理事,村民袁国祥的关注点在“效率改革”。“现在村委会和合作社是‘一班人马,两块牌子’。村委会承担拆迁等大量日常事务,不能集中精力发展合作社,必然会影响村里的整体发展。”袁国祥建议,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深化改革要求,村委会要思考如何真正实现“高效率”,让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十分热烈。庹大明说:“十九大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