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 冯岽智
草书 杜甫《望岳》条幅隶书对联
王波性情洒脱豪放而不失儒雅,睿智诙谐却充满灵机。他总是在满满的快乐中活力四射,这或许与他早年的军旅生活有关。
在浩如烟海的古碑帖中,王波被浑厚博大的铜鼎汉碑所震撼,又对俊朗秀逸的帖学流连忘返,也因此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梦晋斋”。
他深耕商周金文、秦汉碑版,同时又用大量的时间浸淫二王帖学。尤其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二王手札、唐贤行草用功最勤。孙虔礼的空灵俊逸,颜鲁公的宽博广大,苏东坡的沉雄蕴藉,米元章的风樯阵马,黄鲁直的宛转回环……所有这些既充满矛盾冲突,又不失和谐美妙。所谓致广大尽精微,融会贯通,心手双畅。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书写性情,此言不虚。王波于颠张醉素情有独钟,灵转飞逸,纵横肆意,放浪形骸,解衣磅礴,这难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丽的浪漫主义么?正是因为二王脉络的一拓直下,商周秦汉的雄厚拙重,终于成为王波书法的语言形式,其书作绮丽而不媚俗的风尚,宛转而有张力的线条,灵动而不失端庄的结体,佐以完善的章法,流畅的气韵,时代之精神,确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心灵上的愉悦。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无论是创业抑或为艺,唯有不安于现状,放眼将来,才会走得更远。王波对当前的景象是不满足的,也不会满足,他会上下不断求索,他会继续寻绎、深潜、吸纳并融合。他崇尚远古的晋唐,也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自己的追求;他探究法度,却不受束缚;他努力完备法度,却更着意于人文的关怀——以无法为有法,这才是为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