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董友胜 马朝
我省农垦共有65家国有农场,国土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
垦区生产总值再超千亿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这组亮丽的经济数据背后,折射出什么信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全省垦区正积极探索,努力在产业发展上蹚出新路。”省农垦局局长朱汉桥一语道出农垦作为农业“国家队”应有的担当。
他说,农垦经济总量连年稳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海外合作开发等不断提档升级,规模化特征突出,组织化程度高,产业体系健全,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乡村优势明显。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垦区走在前列。
垦区市场化经营格局已现雏形。全省垦区注册成立了80多家农场产业公司和4个区域性农垦集团,形成“省农垦集团+区域性农垦集团+农场产业公司”格局,市场经济程度高。
垦区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近几年,垦区调减常规种植养殖规模,扩大名特优农产品产量。据省农垦局农业处介绍,全省垦区以“稻虾共作”为代表的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迅速,种养规模超过40万亩;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单位达42家,种养规模达30万亩和88万头(羽),可追溯产量达到28.6万吨,其市场销售单价高出同类产品10%至15%。
“一粒小麦,农垦既当种子经营,又当粮食收储。”该局农业处负责人说,省农垦局下属企业实施小麦“种粮一体化”项目,形成从种子繁育,到粮食生产、烘干、收储、销售的闭环产业链,效益明显提升。
同样,在发展现代乡村的道路上,垦区也谋划在先。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垦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弘扬农耕文化。一场一品,一镇一业,各种特色小镇在垦区兴起。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桐湖农场,正与省农垦局旗下的联丰海外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携手,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公园”项目,集农旅结合、三产融合示范、精细农业孵化、国家5A景区、农业对外合作试验区等功能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