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 熊荟蓉
我老家天门,大年初一的早餐,是“喝茶”。方桌上的一个竹筛子,装着满满的茶点:麻叶子、玉兰片、麻花、饼干、京果、麻枣……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喝红糖水、吃茶点。请拜年客那天,客人一进门,也是端出糖水,摆上茶点。谁家的茶点丰富、味道好,主人是很有面子的。
这些茶点,都是自制的。小时候,一进腊月,祖母和母亲就会忙着晒熟米。把糯米蒸熟,阴干,搓成一粒粒的,晒上几个太阳,就成了熟米。再用砂锅把它炒膨胀,一小把熟米能炒成一大碗炒米。炒米可以用开水泡着吃,放上糖或盐皆可。若是再加泡几片荷叶子,简直可以吃出肉的味道。
炒米还可用来制作“麻叶子”。祖母将小麦浸湿生出麦芽来,等它们长到一寸多长,剁碎,就可以熬糖了。架上一口大锅,用劈柴烧得旺旺的,把米放入锅中,熬成糊状,再加上剁好的麦芽,慢慢地就熬出了麦芽糖。麦芽糖一部分是用来扯麻糖的。用两根棍子不停地搅拌,越搅越干,越搅越白,就成了麻糖。麦芽糖主要是用来切麻叶子的。把白花花的炒米放入锅里,再加上芝麻与晒干的橘子皮,倒上适量的麦芽糖,迅速炒匀,起锅,倒在案板上,趁热造好型,再冷却一会,就切片。几把菜刀在案板上“嚓咔,嚓咔”,麻叶子越堆越多。
荷叶子、玉兰片、翻饺子、京果、麻枣,都是要用油炸的。我们这里叫“发”,发财的发。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发”很多。
大弟坐在灶门口添柴。祖母和母亲在擀“翻饺子”。在面粉里放入苏打、糖、鸡蛋,再擀成薄皮,用刀划成二寸左右的菱形,每个中间划上一刀。我负责翻,就是把一头从中间那个刀口中塞过去,再一拉,就有了好看的模样。
油烧开了,开始“发”东西,首先下锅的是“翻饺子”。父亲把它们丢进油锅里,顿时冒起许多泡泡,翻动几下就炸好了,倒入一个大大的竹篓里,底下垫上炒米,沾了油的炒米泡着格外好吃。
接着“发”荷叶子。薄薄的干荷叶一到油锅就很快膨胀,巴掌大的一片,变成碗口那么大,很像荷叶从水底冒出来一样。然后“发”玉兰片。花瓣一样的玉兰片从油锅浮出,就像朵朵莲花从水里层层绽放一样,煞是美观。
“发”京果麻枣是最艺术的。将糯米磨浆成型,切成小块滚圆,然后油炸成外黄内白的酥果。再滚上用绵白糖和熟细糯米粉拌成的糖粉。椭圆形,近似鸽蛋。这就是京果。若在外面裹上一层熟芝麻就成为麻果了。祖母做的京果和麻果色味俱佳,一部分留给家里人吃,一部分用塑料袋封好,作为走亲访友的节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