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汽车制造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工会是职工权益的维护者、企业运转的润滑剂。”4月2日,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采访,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工会工作部部长陈小莉这样说。
东风本田,一家成立于2003年7月的中日合资企业。12200余名员工,平均年龄25.9岁,绝大部分是中方员工。
该公司工会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中日文化的碰撞、价值观的冲突、管理行为和模式的差异等问题。近几年,该公司工会积极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方式,形成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良性循环。
“从前,员工的工资和年终奖,都由公司行政说了算。从2005年开始,公司工会每年会选举产生14名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然后由协商代表直接与公司高管对话。每年协商两次,主要是针对头一年的年终奖和第二年的工资。”杨豪伟说。
今年49岁的杨豪伟,是东风本田总装一科科长,一位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老东本”。他说,刚开始的时候,面对这样的协商,一些行政领导不理解,有抵触情绪,“那时候的协商,气氛很紧张,有几次,我们的工人代表甚至跟公司高管瞪眼睛、拍桌子。”
协商陷入僵局,工会站了出来。“当时我们反复做公司行政方的工作,使行政领导渐渐接受了这样的方式,民主协商的气氛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已十分和谐了。”陈小莉说。
2008年至2017年,东风本田员工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居同行业上游水平。
除跟日方沟通,工会还会定期组织普通员工跨级跟高管对话,表达心中的诉求。“通过工会,每月选出普通职工代表,直接跟公司的中高层对话。谈话时,职工的直接领导不在场,谈话有时在办公室,有时就在附近找个茶馆,气氛很轻松,从奖惩制度到后勤保障,什么都说。”东风本田第二工厂涂装树脂工厂员工胡旭对记者说。
和谐才能求发展,企业工会为职工谋福利的同时,还要为企业发展分忧。
去年,东风本田系列车型销量猛增,生产部门的压力骤然加大。为完成数量庞大的订单,公司的28个分工会集体上阵,做员工工作,“我们当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机会难得,我们要把握住,把公司做大做强,公司好了,我们员工才能好。”陈小莉说。
通过做工作,东风本田在汉两家工厂的员工,都自愿开始加班,“第一工厂是‘5+1’,每周休息一天。第二工厂是三班倒,机器昼夜连轴转,员工白班晚班交替上岗。通过努力,我们最终圆满完成全年订单,打了个漂亮仗。”胡旭笑着说。
平时,工会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劳动比武,杨豪伟说:“通过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一大批技术尖子涌现出来,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岗位,还能传帮带。”
为让日方管理人员融入公司大集体,工会也下了功夫。
“公司每年的集体活动,都会邀请日方人员参加。”陈小莉说,比如每年职工代表大会,工会邀请他们列席;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工会邀请日方管理人员上台颁奖;厂里的春晚,日方人员还会主动上台表演,玩得可高兴了。
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发展。2017年,东风本田全年产销汽车71.4万辆,营业收入1050亿元,上缴税收141.8亿元,产销同比增长22.3%,实现了国家、企业和员工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