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红鬃烈马 纸本水墨
图为:花和尚演武 纸本水墨
图为:《刘伶醉酒》纸本水墨
樊枫
水墨和戏曲这两种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漫长而特殊的发展历史,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水墨是一门造型艺术,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它们在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上有极大的相同相似之处,都是以超脱时空的方式来观察事物、表现事物,这样就给戏曲和水墨绘画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罗彬的“戏画”将这两大意趣相通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因此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水墨戏曲人物画,与罗彬热爱戏曲是分不开的。罗彬年轻时便迷恋于戏曲,在戏曲熏陶和生活积累之中对戏曲舞台上的每个细节早已发熟于心。与关良等前辈读戏的方式不同,罗彬作画常常是直接读戏本,援文作画,笔下所画戏曲人物简约赋形,人物形态寥寥数笔,却栩栩如生;戏曲人物的装扮、服饰等也都以高度概括乃至抽象的手法来表现,并不拘泥于对细节的描摹。同时,罗彬的创作并非是将水墨画与戏曲这两种传统艺术简单的叠加在一起,而是在一墨一戏之间,借戏里的生旦净丑,阐释人间的人情冷暖。戏曲舞台中,“举步千里,转眼老少”;水墨宣纸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罗彬的水墨戏曲人物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唱念做打,通过笔墨浓淡,向观众诉说着现实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使人馀味无穷。
武汉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对湖北地域文化进行梳理,通过个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构成整个湖北的艺术脉络。罗彬作为湖北地区艺术家群体中极富思考和创造力的一位,自然成为重要关注的对象。观罗彬的画既会被梨园妙境所感染,也会被酣畅的笔墨神韵所感动。本次展出的70余幅作品,共分为5个部分,傩仪系列、扇面、戏曲人物、乡人傩系列以及18米长卷。这些作品,戏中有画,画中有戏,人物生动而不轻狂,一招一式,各臻其妙,颇合戏曲舞台上的板眼节奏。在对水墨和戏曲这两种艺术形态思考与领悟背后,是罗彬以其画家身份对传统、对历史、对艺术、对自我的一种笔墨释怀。
此刻,我们正试图在咫尺之间窥见罗彬品戏、画戏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入戏—罗彬水墨人物画展,4月20日—5月13日在武汉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