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谢育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我死了以后,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兰考的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我也要看着兰考人把沙丘治好。”
5月11日上午,武昌洪山礼堂,“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现场,当“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哽咽着说出父亲弥留时的这段话时,现场的400多名机关干部及家属代表,大都在用纸巾擦拭着眼角。
分享、感受、传递,一个个生动的家风故事,在这里传颂、传承。
家风,修身齐家的精神源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我奶奶经常对我父亲讲,天上一颗星都照着地上一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好人,你那颗星就亮;如果你不是个好人,你那颗星就发暗。”焦守云动情地说,父亲用自己的一生,擦亮了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没有人能一直搀扶着你。”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这句话,女儿黄燕妮一直记在心里。
秉承了家里“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的精神,黄燕妮从未跟同事说过自己的父亲,也从未要求过任何特殊待遇。和黄旭华一样,她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家风不是一天两天能立起来的,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愚公支书”王光国,正是吸纳了父辈们的坚毅,才有了“就算这辈人修不通、下辈人一定能修通”的“愚公精神”。
家书,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
“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
革命夫妻陈觉与赵云霄的这两封遗书,通过现场主持人的演绎,把人们的心,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姐,你好。转眼我参加援非已6年有余,马上你我就年届半百。人生匆匆五十载,一花一叶的惊艳,抵不过易逝的时光……”当阳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郑俊杰写给妻子的家书,让现场暖意融融。
一封封家书,带来满满的正能量。“这场活动,让我非常感动,也深受鼓舞,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也鞭策着我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现场,一位机关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