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屈家岭农民购高端农机轻松种菜
2018-05-25 07:23: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收获机在收割白萝卜。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梁刚 朱丹丹

    荆门屈家岭,5000年农耕文明发源地。最近,一则“农民55万元买进口机器拔萝卜”的消息在当地热传。
    5月2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屈家岭丰盛家庭农场。绿油油的蔬菜地里不见人影,只有一台农机车来回作业,拔萝卜、除叶、装车一气呵成。仅半小时,就在地里“拔”万斤白萝卜,抵32名农工干的活,来自四川、河南的20多位蔬菜种植大户纷纷称奇。
    在现场,记者与今年刚当选的省人大代表、丰盛家庭农场场长洪霞聊了起来。
    2010年,洪霞与丈夫苏收平在屈家岭管理区何集办事处流转2090亩土地,种植白萝卜、甘蓝等蔬菜。传统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两季的播种、收获都需要大量人工。几年后,洪霞发现,种菜越来越不赚钱。“种菜人工费上涨最快,已占蔬菜生产总成本的六成,关键还难请到人。”洪霞说,种菜集中需要人手在5月、8月,50亩萝卜地需要25人,每人120元一天还很难请。
    小麦、水稻都实现机械化,为何种菜不行?难在蔬菜品种多,机械不配套。夫妻俩决定从白萝卜入手。2016年,经多方打听,他们花14.6万元买回一台意大利精播机,又花20万元配套拖拉机、起垄机、旋耕机,自己学习操作技能。试种50亩,效果不错:25人需干一天的活,洋玩意3小时完成,且间距整齐,比人工干得精细。
    减少人工,节约15万元;不用人工定植工序,节约4万元;机器播种更精细,节约种子费5万元。洪霞一盘算,1000亩萝卜播种可省24万元,两年就可收回机械化的投资。
    尝到甜头,夫妻俩合计“拔”萝卜也找洋机器帮忙。4月,洪霞听说丹麦研制出一款新型白萝卜收获机,准备投放中国市场。她马上赶到天津,花55万元预订了国内第一台样机。
    谁知,洋机器运到屈家岭,试用时“水土不服”,萝卜叶清除不彻底、传送带高了摔坏萝卜。他们又找厂方工作人员研究整改,花10天时间攻克难关。“高端农机具让耕作更精细,白萝卜亩产从8000斤增长到1万斤,而且提高效率,碰到下雨下雪,还能快速收获上市卖个好价。”洪霞说,丰盛家庭农场已投资160万元买了11台高端农机,种白萝卜、甘蓝等实现播种、打药、收获、清洗全程机械化。洪霞还参与全省白萝卜生产机械作业标准制定。今年,丰盛家庭农场计划年产蔬菜1.6万吨,比去年提高20%,年销售蔬菜1000万元,年盈利150余万元。
    何集办事处党委书记黄传贵介绍,今后将以丰盛家庭农场为龙头,带动何集1.5万亩蔬菜实现机械化,并积极争取机具补贴,调动蔬菜种植户的积极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