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习松 通讯员 倪群峰 姜俊怡
新闻背景
经济普查工作每5年进行一次,被誉为“大国体检”,不仅是了解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还是党和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今年,国家统计局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武汉市江岸区继第三次经济普查被选为省级试点单位后,再次代表我省成为全国5个国家综合试点地区之一,其中个体户抽样调查为全国唯一试点地区。
单位名称、法人信息、单位运营基本情况……5月30日下午3时13分,武汉天地中信泰富大楼内,普查员成岚肩背普查包,身着统一普查服,佩戴证件,手持普查工作PAD,敲门出现在中信泰富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学敏面前。在财务人员的配合下,不到3分钟,便将该公司信息录入完毕。“快捷的完成,得益于此前的充分准备。”随行的武汉市江岸区统计局长李军说。
根据安排,试点工作于2018年4月至6月开展,4月20日前需完成普查员选聘、部门数据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6月5日前完成普查表的数据采集、审核与验收等方面的工作,6月15日前完成全部试点工作。
江岸区是武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经济总量大,单位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经济业态丰富,跨行业、异地经营情况复杂。通过前期清查,此次试点全区共有法人、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约5万余家,涉及要填写的基层清查表、单位普查表、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表36种,普查综合表41种,共计136张。“时间紧,任务重。”李军透露,为了不打扰普查对象正常营业,他们很多都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到普查对象家里进行入户登记。“一般而言,落实一个入户普查,至少得上门3次,前后得3天左右。这中间,还会遇到不配合的普查对象。”回忆起5月10日晚的经历,普查员王巧丽、赵琳婧内心五味杂陈。
当晚,根据周围邻居反映,位于新江岸社区的武汉侨润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回到企业。正在社区加班核查数据的她们立马放下手中工作,带上工作牌及入户宣传品,赶了过去。然而,当事人极不配合,并将正在拍摄厂房的王巧丽手机抢去,反复摔打致完全损坏,还报警称普查员对其殴打。警方赶到,在了解实情后,对该负责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该负责人最终认识错误,赔付1400元手机款并向两位道歉。
武汉市统计局副局长何志刚说,根据全市要求,每位普查员不仅要会统计、会录入,还要会审核把关数据质量,更要懂得沟通、玩转科技。“我们学会了‘站、趴、仰、蹲’四门技艺。”李军形象比喻,入户上门时,经常连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填表录入数据时,哪里方便哪里趴,用最有效率的姿势去工作;经常要仰起脖子核实单位,特别是个体户的营业执照,细致比对;蹲着录入信息是常态。
李军透露,此次试点,全区共遴选普查指导员214名、普查员1085名,前者一般由街道干部、社区书记、社区委员和统计员担任,后者一般从各社区的网格员、专干、委员中选调。“两员中,党员占50.3%。党员带头,两员素质过硬,才有了我们一个月就基本完成正式普查需一年完成的试点工作。”李军欣慰说。
目前,该区按照“执行方案、真实完整”的要求,1299名经济普查员和指导员正奋战在158个普查区、580个普查小区一线,全速推进试点各项工作,现已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人员配备、动员培训、入户清查等任务,进入普查登记的冲刺阶段。
出色的工作也迎来国家层面的关注。5月30日,国家统计局“四经普”新闻媒体基层行走进湖北,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跟随普查员入户登记调查、贴身挖掘背后故事等方式,近距离聚焦江岸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