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静观﹙纸本水墨﹚
图为:调心﹙纸本水墨﹚
图为:丝路琵琶之一﹙纸本水墨﹚
刘敦义
35年前的大年初三,我来到山西大同云冈,银灰色的天空飘着雪花,悄然无息地洒满石窟的大院子。踏雪的吱吱声响把我引到庄严空灵、热情寂静的世外桃源。每个洞窟,每个佛龛,我双手合十,虔诚低眉,顶礼膜拜。
这无声静观的气息,让我感应到一种对人间的大爱。静生慧,用智慧提升生活的意趣;观则明,用人间宗教精神看待世间的起伏。从而获得身心无碍。
随后几年.我的足迹遍布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法门寺、悬空寺、灵谷寺、普陀寺、布达拉宫,又沿禅宗传承寺庙,少林寺直到五祖寺、南华寺等……临摹永乐宫壁画,三次到敦煌莫高窟,每次都情不自禁。对前辈艺术家创造的辉煌道教和佛教壁画表示无限敬仰。
在参拜学习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艺术家追求的境界和禅宗的空灵、清净息息相关。我用五年时间以云南筇竹寺泥塑五百罗汉为载体和参照系,运用白描的形式创作新的五百罗汉图,进一步体验到中国画和禅宗的内涵关联。悟出了绘画表达思想的禅机。我打坐抄经,用功自在,静观作画,用画笔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让它成为我绘画艺术创作的理论支撑和不二法门。
此时此刻,我依稀看见35年前云冈石窟佛祖雕像悲悯的眼神,如水的目光,穿透时空的长廊,直抵我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