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碓
2018-06-03 07:24: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 江旺明

    家乡的石碓构造简单。一块牛头般的石头,在中间镂空一个眼,穿上一根手臂粗的长木桩,又在木桩中间镂空一个小眼,楔入一根短木桩,组成“十”字形。“十”字前是碓头,后是碓尾,中间是碓的两只手。将两只手搁在两块条石凹处,人脚踏碓尾,让碓头打石臼。
    大集体年代,石碓与石碾一样,一年四季都是忙的。春季闹春荒时,人们用石碓捣碎树根、野菜,做树根、野菜粑充饥。夏季,早稻一收割,家里等米下锅,就快快打下谷子,到碓房舂米。秋季,荞麦收割了,用碓将麦粒捣成粉,做荞麦粑,来填补稻米不够吃。冬季,用碓将花生壳、红薯藤等农作物禾秆捣成粉,将粉做成粑当饭吃。
    农村土地实行责任制后,农户坛坛罐罐都满了,日子渐渐好过了。乡亲为了改善生活,也时时用起石碓,碓房常常热闹起来。清明时节舂米粉、捣清明菜,做清明菜粑;端午时节舂新麦粉,做新麦粉端午粑;中秋时节舂糯米粉,做糯米粉汤圆。腊月里更忙了,除了舂米粉外,还舂豆子粉、芝麻粉、辣椒粉等。
    舂米粉是一种细致活。家庭主妇将米浸泡后,淘洗干净,用筲箕将水滤干,然后到碓房舂米。一般需两人,一人踏碓,一人筛粉。人脚踏碓尾,一起一落,像跳独脚舞似的。碓头打石臼,像一只巨鸟伸头啄着石臼。踏碓发出嗵嚓、嗵嚓的声音,像一曲古典打击乐。捣一会儿,米粒出粉了,就停止踏碓,将碓头搁在石臼边,从石臼舀出米粉,用箩筛筛粉。雪末般粉收起装进盆,将筛不下去“头子”倒入石臼,继续捣打。打了又筛,筛了又打,往返多次,直至打得不能再打为止。
    捣清明菜很有趣。洗净的清明菜倒入石臼里,轻轻踩踏碓尾,让碓头轻轻落在石臼。顿时,碓房里飘溢着清明菜的芬芳。不大会儿,清明菜被捣碎了。石臼变成绿色染缸,碓头下端像沾满绿汁的狗嘴。把捣碎的清明菜,从石臼里抓取,捏成团团,放在簸箕里,像一只只滚动的绿球。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米粉、小麦粉市场可以随时买到,乡亲们不再花力气踏碓,很多石碓都闲置了。有的走进了农耕文化馆,成了展览物品;有的走进了农家乐庄园,成了游客体验农耕生活的道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