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已建成的抗滑桩,如长城一样守护居民安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童湛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珞 通讯员 张宏福
“一旦滑坡,2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就会滚下来,吞吃山下的房屋、道路、桥梁,面积达到7700平方米。”在兴山县昭君镇鲁家坡滑坡治理工地,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驻项目代表张俊,指向坡度60多度的山体说。
这是一处滑坡点,在山脚下,有16户人家,周光平是其中之一。20多年过去了,但当时的一次山体滑坡在她的记忆中仍是那样揪心:满屋都是泥浆,一位邻居全家一半泡在泥浆中,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放眼望去,昭君镇的房屋几乎都建在山脚下,另一些房屋则建在山上。昭君镇原名高阳镇,地处长江北岸支流香溪河中游,是兴山老县城所在地,也是三峡库区最后一个移民迁建集镇。
5月30日,该滑坡治理工程正在施工。项目经理陈春阳介绍,山体岩面上覆盖了土石方,下雨时,雨水沿着岩面往下流,就会带动泥石向下滑,形成滑坡,滑坡体下面有居民,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工程采用“抗滑桩+排水沟”等方式防止山体滑坡。
在建的抗滑桩看上去如同一口混凝土大井,内径约2米宽、3米长,深22米。
陈春阳说,抗滑桩修在山腰上,如同木棍一样插入山体,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要打入岩层,每5米就要打一个抗滑桩,再用混凝土墙把抗滑桩连起来。滑坡点对面的一座山,已经做过滑坡治理,远远看上去像一段长城。抗滑桩突出墙面,像长城的垛子。
在抗滑桩的上面,工程设计了横向排水沟,拦截雨水。这样可减少雨水对山体土壤浸泡,防止其松动。万一出现滑坡,“长城”将发挥拦截作用。
该滑坡点将建19个抗滑桩,耗资600多万元。张俊说,防控滑坡,是治理?还是让山下居民搬迁?需要成本收益分析。这里如果滑坡,仅仅是周边7700平米的房屋、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1800万元。选择治理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