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 戴先任
郑州市旅游局近日发布了2018新版郑州旅游宣传片,一经网络传播,恶评如潮。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其中还存在硬伤:把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当成了郑州航空港区的“园博园”。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旅游形象宣传片耗资达348万元,巨额经费怎么花的也引发热议。(6月3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旅游宣传片成为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一个重要手段,初衷是通过它来彰显一个地方的自然、人文风光和城市的历史、现状,一部优质的旅游形象宣传片,能放大旅游文化的识别效应,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很多地方都努力深度挖掘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底蕴,并组织专业团队运作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和推广。
然而,旅游宣传片的热潮,也带来了盲目跟风和经费虚高的现象。类似2018新版郑州旅游宣传片,一发布就暴露出令人尴尬的错误,很明显在制作和审核过程中存在不细、不实、不严的问题,更不用说画面及文案等都是槽点满满。这两年不少地方的宣传片或宣传标语都出现过问题,让公众广为诟病。比如之前的陕西神木县,在城市宣传标语中也出现过其他地名“穿越”的情况,街头的文明宣传标语,第一句话竟是“爱我长沙”,宣传标语的48个字与3年前长沙市发布的文明公约完全相同,网友称之为“神木爱长沙”;另如“开封指导漯河”“直把延安作金陵”的闹剧更是层出不穷,这不仅仅是一个把关不严的问题。
旅游宣传片出的这些问题,不能只当成笑话去看,也不能将责任全推给制作方。这么高成本制作的宣传片,其流程有没有经过严格的政府招标采购?是否存在漫天开价盲目攀比?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利益输送?这样毫无底蕴、一味堆钱的形象宣传片,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城市形象,必须引起警惕,别让城市宣传片成为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