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高考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引领时代的过程。如何切中社会痛点、契合国家需要、引领时代精神,让高考制度更加成熟的同时,也在精神面貌上永葆青春,是永恒的时代课题。
夏日蝉鸣声中,高考如期而至。新华社报道,今年的高考考生大多在2000年出生,“00后”迎来人生首场大考。
高考是严肃的、紧张的,具有“成人礼”的仪式感;高考也是青春的、活泼的,它总与一代代年轻人发生交集,深深刻进他们的记忆,成为青春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永远都应该是十七八岁的模样,永远都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朝气和活力。今年参加高考的不少是“00后”,他们在千禧年出生,这意味着中国高考制度覆盖的对象,已在时间轴距上,历经41载,纵跨两个千年。
恢复高考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它不仅延续了传统的考试选拔制度所具备的选贤任能机制,也通过不断的变革与创新,推动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怎么通过改革让高考更加具有时代朝气,如何保证高考制度更加兼顾公平正义,如何让它更具引领社会风范、培育创新创造精神的价值等等,又何尝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考题?
高考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引领时代的过程。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以高考为重要指挥棒,在全社会确立起崇尚学习、公平选拔等基本原则,中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如果把镜头拉得更远些,纵观1300年的历朝科考制度,都是一个不断适应当时经济结构、治理需要、社会变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招考制度在中国才有如此深厚的民意基础。尽管时下成功的路径更趋多元,高考对人生的影响不再那么绝对,但通过高考择优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依然是个人成长、成才的一个最重要渠道。“知识改变命运”,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但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高考依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寄托着一个家庭对下一代拥有美好青春与人生的希冀和梦想,也在无形中成为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高考的意义绝不只是招生选拔那么简单,高考指挥棒对基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心态、公众的价值取向等都有很大影响。“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在现实与历史交汇中,在对高考的深切期许中,千禧年一代今天开始书写属于他们的那份青春考卷,有关高考改革的考卷则更为复杂。如何切中社会痛点、契合国家需要、引领时代精神,让高考制度更加成熟的同时也在精神面貌上永葆青春,是永恒的时代课题。
高考已经开始,愿每个考生都能以青春之姿态迎接青春之高考,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