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获赞
2018-06-11 07:16: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图为:汉川善书传承人徐忠德表演中。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闫玲、赵舜蓉)6月9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在国家图书馆开幕,我省非遗保护中心、汉川善书抢救性记录项目团队及国家级传承人徐忠德,受邀参与交流、分享。用优秀民间曲艺作品讲述中国故事,为公众带来一场非遗影像盛宴。
    汉川善书项目是我省2015年度抢救性记录工程项目之一,经国家非遗、文献和影视专家严格细致评审,在全国230多个同批次项目中胜出,获评全国唯一曲艺类优秀项目。项目成果综述片《善书先生》在活动现场展映,85岁的徐忠德还做了精彩的展示表演。6月23日至24日,该项目实践片和教学片也将展映。
    汉川善书是民间说书传统与官方“圣谕”宣讲相结合,发展形成的一种说唱艺术。传承人徐忠德曾拜卢维琴为师,刻苦研习表演,他大胆创新,着力提升汉川善书的文学性。凭着一股钻研劲儿,徐忠德青出于蓝胜于蓝,《白鸡公》《卖子奉亲》等一部部新创作品,成为风靡汉川、叫好又叫座的经典节目。
    在省非遗保护中心全程指导下,湖北微观视界摄制团队十余次赴汉川开展抢救性记录,通过视频采集、录音、拍照、文字记录等方式全方位记录徐忠德和他挚爱的善书。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认真、诚恳打动了老人,与老人成了忘年交,也因此采集到许多珍贵素材。在国家关于口述史采集、项目实践、传承教学、综述片工作卷宗等板块高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团队还增加了针对项目活动的全程记录和针对口述史的注释、翻译工作,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完整度和学术性,获得国家专家赞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