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也要量力而行
2018-06-12 07:29: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艾丹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西部一些省区采访了解到,个别并不充分具备条件的地方,“超能力”实施扶贫救助政策。过度兜底导致贫困患者住院“赖床”不走、小病大治,儿女想办法与父母脱离关系,甩包袱给政府等怪象,许多贫困县医保基金突破了警戒线。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一些农村人口贫困的重要原因。合理提高精准扶贫对象的医保报销比例,适当扩大大病救助的范围,以健康扶贫落实精准扶贫,的确能让贫困人口受益。但不顾地方财政实力完全兜底,看起来解决了眼前问题,却是不顾实际、寅吃卯粮的做法,长远只会力不从心、不可持续。脱离实际能力。使得一些地方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给医保基金的安全带来隐患。
    民生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兜底性,并不是无底线、养懒汉式的兜底,应该明确坚持底线原则;也不能脱离实际水平,搞些权宜之计,应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2020年要实现农村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时间紧、任务重之下,更应该防止急躁冒进的心态,避免将过度兜底变成完成脱贫任务的“一招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正是为了强调各地要注重地方、个体的差异性,强调脱贫攻坚要实打实,来不得水分、务不得虚功。过度兜底,实则是以最简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代替了“绣花”功夫的要求,缺少了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值得反思。
    “兜底”一词常常与民生工作连在一起,是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然而,现实中存在对“兜底”认识不清的现象。有人一听说政府会兜底,就把期望值拉得很高。实现民生兜底,首先要立足国情、省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知道“底”在哪儿,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铢施两较。还有人一味指望政府兜底,等靠要思想严重,这样的风气也要刹住。殊不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等靠要”都等不来幸福生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奋斗,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正确认清“兜底”的内涵,才能避免在精准扶贫以及其他民生工作中,出现好心办坏事、口惠而实不至的情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