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2018-06-19 07:19: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致敬!湖北工匠”系列报道,用质朴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讲述湖北工匠在平凡岗位上敬业、精业、奉献,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一个个工匠的成长足迹,引领读者走进工匠世界,感受工匠精神,了解工匠是如何炼成的。
    “工匠”,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读“致敬!湖北工匠”系列报道,感悟工匠精神有以下特点:
    专注投入的执着。一辈子锲而不舍,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33年的炉前工生涯,刘自力创造出45项创新成果,成长为武钢炼铁高炉的炉前总技师(5月22日2版《挥汗如雨,只为红彤彤的铁水畅流》)。
    钻研创新的精神。孜孜不倦、百折不挠,33年,宋幸福从一名普通浇铸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用钻劲诠释着工匠精神(5月14日1版《掂一掂,“含金量”脱口而出》);33年里,代能武在工作岗位上探索创新,成为焊接领域的名匠(5月18日2版《一枪一枪,在钢板上“穿针引线”》)。
    吃苦耐劳的韧劲。宝剑锋从磨砺出,肯吃苦,不怕累,才能成为工匠。唐玲玲10年苦练,双手布满伤痕,更换10个纱锭的时间从41秒缩短到31秒,28年优一品率100%(5月16日4版《一双手布满伤痕,28年挑纱捋线一丝不乱》)。
    敬业守信的品质。面对难题不畏缩,面对诱惑不动心,木模型工吴何庆,婉言谢绝日本企业高于国内10倍的薪酬挽留,对于工匠精神,吴何庆的理解就是敬业、守信(5月17日4版《敲敲打打,木质模型里“变魔术”》)。
    读“致敬!湖北工匠”系列报道,深感工匠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却在平凡的岗位打磨技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让读者觉得工匠可亲、可敬、可学。
武汉市读者 刘鸿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