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二手交易平台须多方给力
2018-06-19 07:19: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 杨玉龙

    近年来,二手交易平台迅猛发展,让闲置物品实现了变废为宝。但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商品评判缺乏规范性、信用惩戒机制缺失等问题,不少消费者在二手交易平台遭遇交易纠纷或消费骗局等。(6月18日《工人日报》)
    在“剁手族”疯狂“买买买”与“冲动消费”之下,闲置物品大量产生,也给二手交易平台提供了市场需求。借助交易平台,一方面用户可以将过时或闲置物品实现闲置资源升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有需求的用户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合适的商品。这本来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不过充斥其中的乱象与消费骗局也不能不多加防范。对于二手交易平台中存在的交易乱象,仅有买家和卖家自身的防范远远不够,依靠平台自律进行规范也很难做到。目前电商行业的规范标准日趋完善,但针对二手商品交易的规则仍是薄弱环节。
    有专家建言,可以提供鉴定评估服务,实施售前鉴定、售中监控、售后维权等,以让买家更安心,卖家也更守规矩。网上交易的放心与舒心,不能只靠运气使然,关键在于健全交易平台的信用体系。比如,推行所有交易主体实名制注册,一旦出现售卖假货、虚假承诺等行为平台随时可以溯源;还如,探索平台与有关部门建立信用档案制度,让利用平台从事售假及诈骗等非法行为的人付出代价等等。通过信用机制的完善,规范交易行为。
    此外,交易双方也须加强防范。买家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购物消费时应注意价格过低藏陷阱,线下交易要谨慎,快递先验再签收,注意留存证据等等;于卖家而言,须秉持依法诚信经营的准则,同时也应留存相关证据谨防落入“不法买家”的陷阱等等,以维护好自身权益。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将达4000亿元。移动二手电商已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好帮手,对其中潜伏的各类消费陷阱亟待给予重视,并通过信用机制的完善等各方发力,促使其实现规范发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