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绝非不作为的借口
2018-06-19 07:19: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一些人对中央精神断章取义,胡乱曲解,实际上是为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找借口,本质上是对中央精神的阳奉阴违。
    某地两个村围绕一座小型水库的权属问题,长期你争我夺、吵闹不休,甚至发展到打架斗殴、群体滋事。村民连续多年反映,但屡屡得不到解决,一拖再拖。乡领导竟大言不惭地说,“功成不必在我嘛,让后来的人解决吧”。(据《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面对群众关切、矛盾突出的问题,就该迎难而上,积极解决,怎么能以“功成不必在我”去搪塞呢?“功成不必在我”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强调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务实作为,而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
    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明确一点:习总书记讲到“功成不必在我”,是和“功成必定有我”一起讲的。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偏废。一些人对中央精神断章取义,胡乱曲解,实际上是为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找借口,本质上是对中央精神的阳奉阴违。
    比如说,中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两个方面都讲了,有的人却断章取义,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由,回避矛盾问题,该管的也不好好管;中央提出“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有的人就只截取后半句做“依据”,为不用心抓发展找理由。这些现象警示我们,肢解、曲解精神政策,为不作为找依据的事情并非孤例,对此应予高度警惕。
    以往一些人为官不为,大多以“了解了解”朝下压,以“协调协调”向外推,以“研究研究”往后拖,现在有少数人的做法则更甚——直接“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不办”。为什么“理直气壮”?因为有“权威根据”——“功成不必在我嘛,让后来的人解决吧”“让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不要管了嘛”……此种狡诈言行、混账逻辑,比不作为更可恶、危害更大。不恤民生疾苦,仰仗着所谓的“权威政策精神”唬人,不仅是失职渎职,更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不仅不以避事为耻,而且把避事的责任推出去,如此厚颜无耻,哪配为官?前不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指出,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态度已然鲜明。让消极怠政者腾出位置,让“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精神,党心民心才不会因为少数阳奉阴违者而产生隔膜,始终心心相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