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湖北作为科教大省,这个“大”,不只是大学数量之多,更有历史积淀之深,这么多的高校与湖北相互依存,积蕴着创新创造的澎湃能量,这是湖北相比其他一些地方无可取代的宝贵资源。
本报昨日报道,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扩大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我省与清华大学将在联合建设顶级智库,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及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依托清华大学优秀师资力量为湖北培养人才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前段时间,教育部与省政府签署了湖北“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建协议。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在鄂高校,到外地高校,湖北致力激发人才优势,开展地方发展与大学资源的深度合作,开放的视野、谋实的举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科教大省——这是我们自己也是外界对于湖北的深刻认识。但毋庸讳言,在关于湖北改革发展的思考中,科教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科教大省如何迈向创新强省?是一道深刻命题。“在深圳掉了钱包,不愁没武大校友招呼你吃饭”“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一些人的说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的人才之优,也揭示了我们的人才之忧。在科教大省的语境下,有的时候,破解人才之忧可能被理解成了只是激活在鄂高校的资源优势,大学与地方的合作,可能只是在大学与所在地关系的层面被认识。
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的美国硅谷地区和云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名校的128公路地区,以大学为圆心,带动了所在地工业化发展;北京中关村大学科技园区,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几十所,是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明确,湖北作为科教大省,这个“大”,不只是大学数量之多,更有历史积淀之深,这么多的高校与湖北相互依存,积蕴着创新创造的澎湃能量,这是湖北相比其他一些地方,无可取代的宝贵资源,让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契合地方发展现实,转变为湖北发展的先机和动能,须臾不可轻视。
但也要看到,我们置身日益开放的时代,地方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并不绝对局限在一地范围。从我国的人才战略来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方向更加明晰。从大学的发展来看,国内外不少高校都不只是在所在地展现影响,也在其他区域开展合作。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内容契合湖北省情,也对接了高校需求。这带给我们深刻启示,湖北的科教优势、创新禀赋,并不只是体现在鄂高校、科研院所与湖北相辅相成的关系,因开放而形成人才的“大气环流”,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同样也是为湖北的发展涵养活水源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指出,“人才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好”。目光向内,激活在鄂高校资源,让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湖北教育事业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目光向外,借力国内外人才资源,在开放中算好“人才账”,用扎实的行动让深刻命题变成精彩答卷,“第一资源”与“第一要务”才能在湖北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