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有群“洋雷锋”
2018-07-07 07:33: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冯圣兵 党波涛 实习生 张杨越

    眼下,华中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们已经放暑假,不少人计划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上月底,我报名参加四川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志愿者项目,正在等通知。”7月4日在华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了国际关系学专业博士生阿扎。这个突尼斯青年在桂子山上求学已有10年,6年前加入该校“洋雷锋”志愿服务队。支教,献血,到火车站提供引路、搬运行李服务,参与环保活动……志愿服务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扎说,刚开始支教时,面对几岁的小孩子,他焦头烂额,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教他们;和队员们一起到火车站搬运行李时,有的旅客流露出戒备之心,甚至紧张地拉着行李喊“放开,放开”。但是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用真诚换来信任,播下友善的种子,收获快乐和幸福。他说:“有时暑假回到自己的国家,我就会深深想念中国。”
    来自坦桑尼亚的留学生阿布,这个暑假将赴恩施支教。他的中文名字叫钱勇,是数学专业硕士生。去年9月来汉后,他便加入“洋雷锋”志愿队。小伙子穿着印有雷锋头像和“洋雷锋”志愿队字样的白色T恤,腼腆地告诉记者,他在支教中除了教学生英语,还打算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美景与文化。
    留学生眼中的雷锋,是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阿布说,他以前并不知道雷锋,而现在自己被称作“洋雷锋”,十分开心。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洋雷锋”志愿队是华师的一张名片,目前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队员。
    2010年,华师尼日利亚留学生阿达姆到武汉春苗学校支教。他每个周末早早起床,乘坐近两小时公交赶到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教英语,也因此被中国朋友亲昵地称为“洋雷锋”。后来,越来越多留学生参与支教,从一位“洋雷锋”变成一群“洋雷锋”。
    2012年,华师“洋雷锋”志愿队正式成立,志愿服务范围也日益扩大。4年后,阿达姆毕业回国,来自刚果(金)的留学生帕特接过队长的接力棒,将“帕特雷锋”作为自己的微信名。
    这支志愿队的100多名留学生,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洋雷锋”,秉持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人生哲理。
    和阿扎一样,加纳姑娘笑容也是“洋雷锋”志愿队的“元老”,今年刚从国际政治专业博士毕业。加入志愿队6年来,她多次参加献血、支教、看望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别人都说我爱笑,所以我的中文名字是笑容。”笑容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洋雷锋”的经历让她感到充实、快乐。戴着雷锋帽和孩子们一起合影,更是难忘的记忆。她希望留在中国工作。
    华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邓虹说,留学生们用行动诠释了对中国的热爱,“洋雷锋”志愿队的世界面孔传递着中国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