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如何调控进食?
2018-08-03 07:26: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罗芳、实习生覃钰)8月2日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悉,该所徐富强研究团队在大脑如何调控进食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小鼠下丘脑结节核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在进食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进食调控神经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期刊上。
    哺乳类动物的下丘脑是进食调控的主要脑区。其中外侧下丘脑和下丘脑底部的弓状核及其中的AgRP阳性神经元是进食调控的关键部位。下丘脑里是否还有另外的独立于外侧下丘脑和弓状核的调控进食的脑区仍未知。
    本项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特异性标记生长抑素阳性神经细胞的转基因小鼠,发现在饥饿或饥饿素处理的小鼠中,结节核内的生长抑素神经元会被激活。通过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手段,研究人员发现激活的生长抑素神经元有效地促进小鼠进食;而抑制生长抑素神经元则减少小鼠进食。生长抑素神经元调控进食的作用,主要通过投射到下丘脑室旁核PVN和终纹床核BNST起作用。研究者还发现,消除生长抑素神经元不仅减少食物摄取,而且还降低小鼠体重的正常增长。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结节核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是大脑控制进食的另一关键部位。该项研究第一次揭示了下丘脑结节核的生理功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食欲调控机制。鉴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往往伴随食欲的变化或者代谢类疾病,这项研究将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代谢或食欲变化提出新的理解。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脑科学中心为该论文的合作完成单位。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傅玉研究员。武汉物数所李琴副研究员是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