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狠话根治不了高彩礼
2018-08-03 07:26:00 来源:湖北日报
    □ 堂吉伟德

    近日,石家庄市赵县大安六村因一纸村规民约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民约中有一条标明:“彩礼超两万元按贩卖妇女或诈骗罪论处”。有人点赞支持,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合法?(8月2日《河北青年报》)
    针对天价彩礼乱象,各地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相对一致的做法是划定彩礼标准,但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诸如“姑娘招婿上门需经村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彩礼超两万元按贩卖妇女或诈骗罪论处”等村规民约粉墨登场,说了一些狠话、办了一些蛮事,但最终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天价彩礼高,加剧了新人的家庭负担,违背了道德的合理性,而且往往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划定一个“超过2万按贩卖妇女或诈骗罪论处”的标准,既不受法律保障,也是基层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放出此类“狠话”的初衷可以理解,不过行为方式却不值得提倡。一方面,此类说法过于粗暴与野蛮,与法治精神相违背,村规民约作为群众自治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得违反现有的法律原则,否则就会被法律所限制也失去了执行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不受法律支撑和保护的“狠话”,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废话”。与其把精力与心思花在“狠话吓唬上”,不如真正用心做好基础工作,比如分析天价彩礼形成的原因,在做好扶贫救助、完善养老机制和社保体系、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观念转变上下功夫。
    天价彩礼盛行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落后所引发的生存焦虑,尤其在贫困地方缺乏足够的养老保障,高价彩礼便成了增强自我保障能力的渠道替代,索要高价彩礼的愿望就异常强烈。天价彩礼的存在,也折射出了一些偏远地区贫困问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在男女性别比失衡、区域经济分化和人口流动加速的背景下,农村婚姻市场中的高额彩礼现象恐将持续存在。对此,单纯的“标准划定”和“说狠话”,或者采取粗暴的干预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因为其行为的违法和程序的失当而引发矛盾。在移风易俗上,政府固然要发挥“外力干预”的矫正器功能,但恪守边界并注重行为的合法性,才能避免由不作为转变成乱作为。治理天价彩礼等陋俗,最终还是要从改变当地社会经济面貌、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等方式入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