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中的荒山变成果园。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志刚 通讯员 蔡克智 倪婷
盛夏的午后,烈日当空。阳新县王英镇高山村,神清气爽。一排排小洋楼整齐划一,村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意盎然。
高山村地处仙岛湖腹地,是湖区移民村。仙岛湖是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与杭州千岛湖、加拿大千岛湖并称“世界三大千岛湖”。
靠湖谋生曾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护一湖清水,鱼不能打,规模养殖也不能发展,村民的收入直线下降。村里土地奇缺,仅有的一点土地,也是绵延在湖堤周边的山地。“发展绿色产业成为一致共识。”村支部书记骆名忠说,村民生于湖,长于湖,对湖的感情很深,愿意守护这一湖清水,生产生活处处考虑生态环保。“紧挨仙岛湖风景区,要借势发展,做大做强村里的绿色产业。”2015年,利用水库移民资金,520亩荒山被平整,建起采摘园,陆续栽上各种果树——桑葚、杨梅、桃树、枇杷、杂柑、蓝莓、晚秋雪梨、樱桃次第绽放。“做了详细规划,每年4月到10月,时令水果不间断。”
骆名忠说,采摘园可以延伸景区产业链,发展村里绿色经济。果树从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引进,全程绿色生产,不施农药,喝的是仙岛湖的水,吃的是有机肥,每年都得花5万多元。“8个半岛,一岛一品,已投入200多万元优化小岛生态。”为提高水果品质和产量,采摘园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大量务工人员,每年支付工资20多万元。
去年,多数果木初次挂果,依靠仙岛湖游客的带动,收支基本平衡。“水果品质好,很快被采摘一空。”初尝甜头的骆名忠对未来充满希望,2018年水果进入丰产期,预计收益可达60万元。
然而,去年11月起,仙岛湖风景区停业整顿,导致游客锐减。今年,高山村采摘园的果树陆续批量挂果,但景区还在停业整顿中,游客少,预期中的“采摘热”没出现。“200多亩桑葚、杨梅,卖不出去;市场价近80元一斤的蓝莓,低至30元都少有人问津。”“没办法,3万多斤水果全送到咸宁做果酒了。”
当地村民说,以前当地产的野生鱼,价格高还不愁卖。现在游客锐减,压到“地板价”还难觅买主。记者看到,周边较大餐馆上座率不到30%,且多是本地人。
绿色产业遇到困难,会不会改变发展方向?
“困难只是暂时,明天肯定会更好!”骆名忠对未来充满希望——村里的光伏发电站,每年收入近10万元;160余亩鱼塘实行人放天养,虽收益低,但胜在绿色天然,供不应求;种植300亩绿色油茶,榨成菜油卖给游客,深受欢迎。目前,他们已申请“仙岛湖”商标,决心创立自己的生态采摘和深加工产品品牌,将绿色产业做大做强。今年,还准备种车厘子,继续用生态环保方式种植纯绿色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