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在城市规划建设、公共财政支出等重大决策上,必须真正尊重民众意见,充分进行民主协商,切实发挥各级监督作用,以科学民主的议事制度,不能任由部分领导干部搞“一言堂”。让面子主义、政绩冲动没有野马狂奔的空间。
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湖南汝城县斥资4800万修广场,仅县政府前的6株银杏树就花了285万元,当地却仍有村民靠煤油灯照明。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有必要花4800万修建豪华广场吗?老百姓还没彻底摆脱贫困,有的村子还不通电,村民还在点煤油灯,4800万元能够解决多少燃眉之急,一个个问题明摆在面前,一些人在决策前竟视而不见!只在意广场越大、马路越宽、基建越奢华,就觉得越有“面子”。殊不知,这样的“打肿脸充胖子”恰恰是大掉底子。
领导干部是被党和人民寄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厚望的带头人,是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责任人,看问题、做决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政绩为中心。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不能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难,留下一大堆负债、一大堆形象工程,这真有面子吗?真正的“面子”不在表面上的光鲜,而在民生得到切实改善,老百姓过得越来越好,赢得真心为民的良好政声。
华而不实,明显与当地经济承受能力不符的工程,不仅不是面子,而且都是一封封摆在明面上的“举报信”——经济发展有其阶段性,一个地方发展到什么程度大体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事出反常必有妖”。国家级贫困县,居然摆起了连很多“百强县”都比不上的排场,难道不反常吗?看到汝城县的奢华,湖南省委派出的巡视组看到的不是“政绩”而是震惊,察觉到的不是“有面子”而是“不对劲”,这又何尝不是公众的共同感受呢?
贫困县大搞面子工程公众非常反感,就算是富庶之地的市政建设,如果脱离了实际需要,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是一种劳民伤财,都必须坚决反对。类似情况为什么屡屡出现?一是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健全,民生投入远不及形象工程来得显眼;二是在一些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巨额的公共投入到底用在哪里,往往由主要领导的主观好恶说了算,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汝城县前任县委书记被免职后,新一届县委班子紧急叫停大批在建项目,纠正错误。这也提醒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公共财政支出等重大决策上,必须真正尊重民众意见,充分进行民主协商,切实发挥各级监督作用,以科学民主的议事制度,不能任由部分领导干部搞“一言堂”,让面子主义、政绩冲动没有野马狂奔的空间,避免公共决策只顾面子,掉了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