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安心游泳”防溺水教育体系
2018-08-07 07:35: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凡

    根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4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伤害,其中溺水身亡的约2万名,溺水已成为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各地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加强学生防溺水教育,许多省市已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项目。在武汉,由政府投入经费在一些小学推出了“游泳进课堂”计划。然而,未成年人掌握了游泳技能是否意味着溺水事故必然减少呢?答案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斌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一直关注着青少年防溺水课题。该团队研究发现,溺水事故诱因有很多,不仅与未成年人的年龄相关,更与其对待危险的意识与态度相关。年龄较小的群体,在水域活动中因缺乏危机意识及自救或救生能力,一旦遇险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而年龄稍大的群体中,部分青少年自认游泳技术不错,也易因麻痹大意发生事故。可见,内在因素对水域高危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危机意识与安全态度缺失且面对危机应对乏力,是未成年人溺水事故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单纯强调未成年人游泳技能的掌握,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的作用依然有限。
    王斌认为:“当前亟待规范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体系。”王斌团队已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安心游泳”防溺水教育体系。“安心游泳”防溺水教育体系突破了传统游泳教学单一的技能训练模式,将整个教育内容划分为防溺水安全知识、救溺技能、游泳技能、体能训练四大主题。其中,防溺水安全知识是对防溺水安全常识、防溺水判断知识、游泳与救生装备知识、安全标志等全面掌握,提升未成年人的防溺水知识水平和防溺水安全意识。救溺技能包含自救与施救两大方面,对自救技能、间接救生技能、岸上急救技能以进阶方式熟练掌握,提升未成年人水域自救与间接救生应变能力。
    “安心游泳”防溺水教育体系的最终实现依托于“三级九等”循序渐进教学方式。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及运动发展规律,将四大主题的知识点、技能点科学分配,以进阶训练方式设置九个等次,其中一至三等为初级,四至六等为中级,七至九等为高级。每个等次都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指标,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该研究团队还出版了《青少年水域安全教育读本》《小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手册(初级)》等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图书。在教学实验和实践运用中均发现,“安心游泳”课程可较好地提升未成年人防溺水风险意识和安全技能。
    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体育老师王伦表示:“如果学校开设防溺水安全教育课,我愿意成为走上讲台的第一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