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掉包案”反思远未结束
2018-08-13 07:28:00 来源:湖北日报
    □ 斯涵涵

    近日,网上出现“河南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河南省纪委监察委发布通告:河南高考答题卡不存在人为调包情况,笔迹均属考生本人书写。这与坊间猜测基本吻合:几个“熊孩子”自导自演了一场闹剧。(8月12日观察者网)
    从成立专案组到专业笔迹鉴定,再到调阅考试到阅卷的全部录像及相关人员,此次调查严谨缜密,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经过数年的全方位严厉整饬,高考已经成为当下最为成熟、最为公平的国家考试,这一点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在360度无死角、多重关卡严密监控的考场上,调包个别考生答题卡,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众多网友在分析“掉包案”时的基本态度,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民众对于高考公平的信任及期待。
    高考关乎千家万户。我们理解学生及家长面对巨大分差的失望与疑惑,但也要知晓确有个别考生不敢面对成绩,为了应付家长而编造谎言的实际个案。参加高考的学生大都已成年,应当知晓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责任意识及规则意识,辨明是非,诚实做人,否则极可能既耽误了自己的前途也“坑了爹”。高考“一分压千人”,家长们越在此时越应该冷静,维权没有错,但需要拿出切实证据和法律依据,不可偏听偏信,随意指责高考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内外勾结”,对此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自身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应该懂得其中利害。
    近年来,关于高考考分的复查纠纷屡见报端。主观臆断的网络传言破坏了高考工作的严肃性,有鉴于此,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更加完备的复查复核机制,既要维护考生利益和高考公平,也要追究谎言惑众者的过失与责任,如此方能杜绝“掉包”闹剧一再上演。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