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习松
上海宝山区吴淞口,黄浦江与长江在此交汇入海。
这里,曾是明、清两朝的海防和江防要塞,清政府设吴淞炮台于此御敌;这里,曾有沿海航标——吴淞灯塔塔台,作为近代航海史的重要节点而名扬天下;这里,曾有“金罗店”“铁大场”的商贾繁华,经两次开商埠之先河;这里,曾发生陈化成抗英之战和两次淞沪战争,谱写了抵御外侮的壮丽篇章。
如今,这里已全然蝶变为绿色的生态生活之地。
打造一流国际邮轮港
8月11日上午,“大江奔流”采访团抵达本次主题采访活动第10站——上海。一下船,大家即被停靠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盛世公主”号惊艳到——这个长330米、宽38.4米、吨位达14.3万吨的巨无霸,个头算下来是我们顺江而下乘坐的长江客轮的20倍。
自2017年7月11日迎来中国首航,“盛世公主”号便是这里的常客。最新航行表显示,8月15日,她将开启5天4夜的“上海-长崎-上海”之旅。“现在人们坐邮轮已不是解决交通问题,而是旅游和生活的一种方式。”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农如是定义。
自2011年10月开港以来,三年登顶亚洲、五年问鼎全球前四,这里累计接靠邮轮1800多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已然成为宝山一张崭新的“世界级名片”;“四船同靠”、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母港能力,也带动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邮轮客源地市场。
7年巨变的背后,是宝山积极承接“邮轮船票”试点等国家任务,打造“吴淞口”邮轮服务品牌的积极作为和艰辛付出。
钢花变浪花
在这个世界级的名片旁边,钢渣回填的炮台山,如今是一个4A级景区炮台湾湿地公园,并建起全国首家以河口科技为主题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形成森林和湿地两大特色景观,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11日恰逢周六,我们进入公园时,时不时能看到附近市民三五成群,来此休憩。解说员介绍,公园总占地面积为106.6公顷,由陆地和湿地两部分组成。其中,陆域面积43公顷由钢渣回填而成。这里也因此被称为钢渣堆上的公园。
为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2005年开始,上海市、宝山区两级政府先后投资3亿元,本着“环境更新、生态修复、文化重建”的建设理念,对这里进行改造。
经过10多年的久久为功,2017年2月,公园经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成功,正式成为继“崇明西沙湿地公园”之后,上海内陆地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的湿地公园。
解说员介绍,这里是长江、黄浦江和东海三水交会的地方,东海潮水倒灌的时候,水面会出现黄色、绿色和浅蓝色的合流奇观,即“吴淞口三夹水”。但由防汛抛石堤岸、夹竹桃为代表的5米防护林、自然沼泽形成的蓄滞塘、拦江干堤变身而来的主园路组成的四道防护线,可抵御200年一遇的大洪灾,主园路也由此变为“有防汛墙之实、无防汛墙之形”的防汛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如今,上港十四区集装箱装卸和堆放的生产码头区域,逐步展现出“水岸联动、港城融合”的长滩风貌;曾经的老仓库、老堆场、老厂房,已经成为聚集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新材料等“四新”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