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瘦身”,变化在哪
2018-08-16 07:27: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焉潮

    8月14日,蕲春县八里湖农场滨江社区“四点半学校”,稚嫩的声音不绝于耳。30多名留守儿童正在唱歌绘画,辅导老师是来自黄冈师范学院的两名大学生。暑假,这群农村孩子有了好去处。
    如今,滨江社区保姆式服务,方便着居民。辖区内诸如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治安、村庄建设、人口计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成为社区的日常职责。
    此前,这些繁琐的社会事务,都由八里湖农场包办。“既要面向市场搞经营,又要承担各项办社会职能,农场负重难行。”八里湖农场场长童剑说,社企分离迫在眉睫。
    八里湖农场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万人。“2005年以前,由于社会事务负担重,农场发工资困难,不得已以粮食充数。”童剑说。
    随着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启动,八里湖农场成为全国农垦改革试点单位。2003年至2005年,在第一轮改革中,八里湖农场将教育和卫生剥离,但仍有许多遗留问题待解。
    2016年,第二轮改革启动。蕲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拿出真金白银,强力推进八里湖农场改革。“通过‘分、交、建、整’系列举措,八里湖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大刀阔斧,改得干干净净,不留尾巴。”童剑说。
    分,农场实现社企分离。蕲春县成立八里湖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职人员实行参公和事业编制管理,工资及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照离岗一批、转岗一批、自谋职业一批、身份转换一批办法,机关人员从改革前的108人精减至37人。同时,推进八里湖农场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撤销3个分场,实行总场与生产队两级管理,农业大队由16个合并为10个,每个生产队保留干部2人至5人,减少管理人员69人。
    交,社会职能全部移交地方归口部门管理。农场自办的中小学、卫生院、派出所、土管所、司法所、畜牧兽医站、渔政站、广播站、文化站、城建办、泵站,分别移交蕲春县主管部门管理,各部门择优收编一批,富余人员由农场消化安置。
    建,成立社区承接社会事务。农场按规模相当、产业相融、地域相连的原则,将18个基层单位撤并为4个社区,每个社区配工作人员7至9人,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整,涉农服务机构重新整合。撤销林业站、法庭、水利站,相关职能移交对口部门在蕲州镇设立的站所代管,原有人员农场消化安置。设立农机、农技、水产、社保、村镇建设等涉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县相关部门抽调。
    两轮改革,八里湖农场精简办社会职能机构21个,人员由原来的285人精减到55人,每年减少工资性支出881万元。
    改革释放红利,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八里湖卫生院纳入全县卫生计生规划后,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改善条件,医院重现活力,年综合收入由改革前的40万元增加至去年500多万元,每年门诊诊疗4万多人次,住院治疗1700人次,辖区群众健康有了保障。
    农场“瘦身”轻装上阵,经济连年增长。农场成立八里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正大集团、湖北省联投集团、深圳艾艾贴公司等大型企业,建成大型淡水鱼苗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标准蕲艾种植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农场与农工双赢。去年,农场总产值11.35亿元,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农工人均纯收入高出当地平均水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