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8月18日,广州市教育局负责人在谈到有生育意愿的市民最关心的学位问题时表示,“根据市教育局的调查和统计,目前学位的供给量大于学位的需求量,请大家放心。”(8月19日《信息时报》)
受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不少城市存在学位缺口。有的城市的学前教育学位存在缺口,有的城市中小学学位存在缺口,不仅当地教育部门“压力山大”,而且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不同程度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落实“全面二孩”的大背景下,学位缺口多少会增加孩子的综合教育成本,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在随迁子女人数众多的广州,2015年还有5.3万个学位的缺口,三年后不仅不缺学位,而且还有富余。学位供大于求,至少给外来人口和可生育人群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一个城市学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受影响最大的往往是外来务工人口子女,也会造成部分可生育家庭不敢生二胎。同时,由于城市不断扩张,学位分布是否完全跟上城市扩张步伐,一些城市郊区的学位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很多城市的优质中小学,纷纷在非中心城区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无疑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
学位供给大于需求,只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步。学位数量保障之后,学位是否均衡分布,学位结构是否合理,优质学位分配是否公平,还必须深入思考,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投入、科学规划,保障学位供给、均衡分布优质教育资源,对缓解教育焦虑、促进教育公平,乃至遏制“学区房”房价畸形上涨、落实“全面二孩”政策,都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