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农村道路只有离农民越近,闭塞和贫穷才会离农民越远,路建设得越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才会越快。
今年上半年,湖北“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战全面打响,全省新增12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并向交通运输部申报了3个全国示范县。(本报昨日报道)
2017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一条条农村公路连接乡村和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的阻隔,一条条农村公路通村达户、穿行沃野,铺展的正是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的美好生活。
“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乃至全国示范县,“示范”二字分量至重。示范就是标杆,但示范县的农村路不是说非得修成审美价值极高的景观路,也不是说要修成孤高特立、难以推广的精品路。道路的基本功能是通行,对人的生活、社会的运转、经济的往来产生深刻影响。农村道路要示范什么?主要还是示范对农村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对农民的深厚情感,示范立于当地现实,对接人的需求,在质量、效益上体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道路能给人美的感受和享受,当然更好。
从过去全国一些地方修路的情况看,有的“村村通”公路成了“断头路”,“隔河跑断腿”问题困扰当地民众;有的农村路闪亮登场,没过多久就开始坑坑洼洼,便民路成了烦心路;有的路是只管修,不管护,养护主体缺乏、责任模糊。这样的农村道路,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几何,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出的贡献几何,引人深思。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问题在小康路上掉队”。我们理解“四好农村路”的深刻所指,不能不看到,各地情况不一,修路不是一个模子,但不论在哪里,农村道路只有离农民越近,闭塞和贫穷才会离农民越远,路建设得越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才会越快。被示范的农村道路,正要在“建”上放眼长远、讲求品质,在“管”上责任到人、机制到位,在“护”上落实保障、消除隐患,在“运营”上,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在“幸福小康路”“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上做出榜样。
“要想富,先修路”。上世纪80年代,这句由山区农民率先喊出的口号,流行至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世易时移,“想富”的追求更加多元,“修路”的要求更高,但永恒不变的是,农村道路连通人的需求,深植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农村道路,都要修到人的心坎上,修到活力奔涌的希望的田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