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沟的变迁
2018-08-29 07:27: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通讯员 叶相成

    “小时候我们一群小毛孩儿经常下七里沟河道里玩耍,后来读初中、高中时河水变黑变臭,现在河水又开始变清了……”8月28日,十堰市东城开发区茅箭堂村四组村民杜加俊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七里沟,上起张湾区七里桠村,下至东风五一厂,因其流域沟长大约七里而得名。
    七里沟水质是如何嬗变的?十堰市茅箭区南水北调办主任王传润说,刘家沟作为支流,是七里沟“受伤”的主要污水源头,如今用垃圾渗滤液收集池将刘家沟的污水源治理了,七里沟也就变清了。“这里收集的渗滤液氨氮超标,高达160mg/L,每天约300吨污水流出,下雨高峰期时可达500吨!”王传润说。
    记者了解到,刘家沟过去有个垃圾填埋场,于10多年前封场。为治理垃圾渗滤液污染,十堰市曾在垃圾渗滤液收集池下方建设一座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但处理效果不甚理想。后来又铺设了一套管网,管网破损后则直排七里沟。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国家黑臭水体督查小组深入十堰实地勘查,将七里沟列入黑臭水体。
    为改善七里沟水质,当地斥资300多万,从刘家沟入手,花了2个月时间进行大刀阔斧整治。
    记者从刘家沟沟脑儿外往下走,但见沿途水泥沟渠与坡壁一直延伸到沟底。“这是我们新修的沟渠与坡壁,为防治山洪冲毁管道,我们将管道全埋在坡壁下,约2米深!”该项目施工方——湖北瑞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陆付义说。“这种管材内塑外钢,防腐防锈,使用寿命可达70年。”
    在刘家沟沟底,一堆高约六七十米的因修市政道路而留下的土坡挡住了去路,河水在眼皮底下“消失”了,王传润介绍,他们最初准备建一个泵站,将污水抽上去后再转接入七里沟市政管网,但每年要花费数10万元的提升费用。
    后来,他们派人深入该堆土方下方的暗涵勘察,发现可以铺设管网。该暗涵长约1.5公里、高1.5米,施工人员只能弯着腰进出,里面不少地方还有曲折与坡度等,铺设管网难度极大。“这既是一项技术活儿,又是一项苦力活儿!”陆付义说,暗涵低矮狭长,且里面没有一丝光亮。为防缺氧,他们添置四台鼓风机对暗涵进行全天候通风;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增加了工人,实行“三班倒”操作。
    通电、通风、拆旧管、铺新管、水泥包封……经过50天紧张施工,他们最终将管道顺利通过暗涵接入市政管网,刘家沟污水汇入七里沟的现象彻底消除。
    翻过土坡,记者来到林荫大道2号线堆土方下方的七里沟,见一台挖土机正在河道里清理淤泥。“我们的目标不只是为了消除黑臭,还要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王传润说,目前他们正在对七里沟下游实施河床清淤。他说,今后还将通过小微污染治理,清除一家一户水污染;建一座700吨/日污水处理站,前端是生物滤池,后端是菏花塘,通过沉水植物吸附作用,进一步消除氨氮污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