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泉水
2018-09-02 07:36:00 来源:湖北日报
    □ 张丽
    提泉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鄂北老家的日常事,大多由老人儿童完成。提水用的器具是粗糙的水壶、瓦罐。老家水源充足,有三个大坝,其中龙口坝最大,全村的饮用水就是通往龙口坝的堰塘供应,我们叫吃水塘。塘阔水清,渴了,捧起来能畅饮。但是,到了夏天,水温高,喝生水容易拉肚子。村里没有茶树,茶叶是奢侈品,客人来了,主人忙乎倒茶。所谓茶,无非是桑叶、花生叶,偶尔有金银花、野菊花,但小孩子不喜欢那种苦味。暑期“双抢”,农活忙不过来,除了年老体弱的人喝土灶上烧的开水,大多人靠泉水解渴。
    我最喜欢在清晨和黄昏后提泉水。拎着水壶,踩在绵软的青草上,清风吹着,早上有晨露滋润赤脚板,黄昏有落霞披在双肩。山泉在北山坡的小峡谷,是由山上流下的清泉,天长日久滴水穿石,形成的米缸大的小水潭。潭边野草葳蕤,潭底小石磊磊。水多的时候,家家能打一壶,水少的时候捧着水壶接水。那泉水不紧不慢,有时成细线,有时成水滴,一壶水得半天接满。在烈日暴晒下,人流的汗比泉水还快。越急越躁,越躁越渴,忍不住抱起水壶猛灌,脸上脖子都是水。后面排队的不乐意,就有人喊:“快点,莫把水糟蹋了,我们还没打呢!”
    往往在我拎着水壶满载而归的路上,会遇到去打水的人。老远他们就会问:还有没有水呀?当我说没有,他们会改道去那个叫“深处”的水洼。“深处”是两座山之间的一片洼地,有两里多路,要翻几座山。深处的水洼湾里人叫“沁水凼”,或是“牛脚凼(因为小)”,常年水温很低。尤其是暑天,手指伸进去冰得抽筋,喝一口透心凉,倍儿爽。水凼像水井,舀一瓢浅一点,等一会,地下水沁出来,到最初的界面又不涨不溢。水凼在山底,紧挨稻田,水底多泥沙,太热的时候,看见没人来,我们就捧起水洗脸,洗手,这样轻微一搅动,水就浑了。有调皮的男伢索性舀水冲洗身子,弄得浑身鸡皮疙瘩,玩够了想穿衣服,却见水蛇在衣服不远处慢悠悠爬行。一声惊叫,光身子的男娃抱起衣服就跑。跑到半路,才想起忘了水壶。

上一篇:偷秋趣事

下一篇:湖北两项目获一等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