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佳
朋友去利川市苏马荡避暑,专门到当地的菜市场买了一些阳荷,回汉后带给我。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阳荷,时隔5年之后。
我们单位对口联系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每年都要派干部到该乡挂职。这个乡出产的“采花毛尖”,在业内很有名气。
2013年夏天,单位委派我带队,前去看望挂职干部。前往采花乡时,沿途还考察了几个地方,其中有一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这是一个土家族人口为主的小村寨,很多房子显得古旧,很有一些年头的样子。木制的板壁,青色的瓦片,干净的院落,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印象。这个村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原址是“向家祠堂”,按照上级的规范要求改建而成。趁同行的人参观之际,我落单了,走到路边的菜地里,看长势喜人的高山娃娃菜,看结满黄瓜、豆角的藤架。在这个服务中心的背后,有一小块长方形的菜地,约莫三四平方米,种了几棵辣椒,还有几丛像生姜一样的植物。这几丛植物半人高,披针形的叶片,闪亮着浓绿的光,整丛植物都散发出独特的香味。但它的根部冒出来的东西不是生姜,而是一个个椭圆形暗红色的球苞。在炎夏的阳光下,“生姜”碧叶婆娑。地面,“生姜”根部冒出苞果,显得生命力极其旺盛。个别性急的已经开出紫红色花朵,妖艳妩媚,芬芳怡人。
凭我的经验,我知道这不是生姜,更不是土姜。我问县上的同志,“那种像生姜一样的东西是什么?”他答道:“一种野生蔬菜,叫阳荷,我们这里有种植的。”
随后参观的采花茶园,已经离乡政府驻地不远了。我们当天结束在采花乡的公务活动,来到县城五峰镇(大约两年后县城搬到了渔洋关镇),住在县政府招待所。
我习惯“早睡早起”。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街上走了走。出县政府招待所大门,走一段下坡路,不远处就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河岸边,是一条东西向的街。临街的店铺大多还没开门,只有零星的几家早点摊子在卖煎土豆,也有零星的蔬菜摊子摆出来了。一个60多岁的老农刚放下背篓,我就上前跟他搭讪。他背篓里的东西,我一样买了一点:土豆两斤,辣椒两斤,以及刚认识的阳荷两斤。
我把清晨的所获带到餐厅,炫耀似地展示给同行的人看。他们也纷纷称赞,“老易真有情调,这都是绿色食品啊!”
回家后上网搜索,惊讶地发现,阳荷真是好东西!“阳荷的枝叶、根茎、花果可以祛风止痛、清肿解毒、止咳平喘、化积健胃,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尤其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它的嫩芽、茎果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种氨基酸以及有‘第七大营养元素’之称的膳食纤维,是名贵的‘山珍’”。
阳荷广布于长江以南海拔300—1900米的山地,喜荫,耐湿,生于林荫下、溪水边。难怪我的家乡没有此物。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那里一马平川,海拔高度达不到。
我把从五峰带回的阳荷洗一洗,晾干水气,剖成两半,用从超市买来的剁辣椒一拌,装进腌菜坛里。半个多月后拿出来,香气扑鼻,口感酸甜。那滋味,无可方物也。
转眼间5年了。看到朋友送的这些新鲜阳荷,5年前的五官感受,一齐涌了上来。这一次,我准备还是如法炮制。
我真心地希望,能有“好事者”将宜昌、恩施一带出产的阳荷运一些到城里来,摆在商场生活馆、超市的生鲜区,让更多的人也见识一下这种“山珍”。我还痴想,我的楼顶菜园(其实就是几个花钵子)种上一丛阳荷,它能长得茂盛,这样就可以时不时地享用如斯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