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梨园新苗初展风采
2018-09-06 07:32:00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少儿戏曲专场剧照。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见习记者 张歆 通讯员 张璨龙

    大锣一响,好戏开场。9月4日晚,2018年“夏之风”东湖戏曲惠民展演周少儿戏曲专场在长天楼上演,梨园新苗初展风采。
    一排绿油油、圆滚滚扮相的小朋友率先登场,原来他们扮演的是黄梅戏《打猪草》里的猪草,把观众逗乐了。虽短短10分钟,来自武汉市惠济路小学20多个小朋友,却排练了很久,他们也是演出当天来的最早的,从下午3时就到场走台。接下来,京剧《拾玉镯》、楚剧《站花墙》、黄梅戏《对花》、汉剧《重台别》等经典片段,纷纷亮相,小演员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指导这些小戏娃的,都是名家,有国家一级演员、汉剧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几位指导老师,了解这些小戏娃是如何炼成的。黄梅戏传统折子戏《对花》,被武汉市硚口区紫润小学的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指导老师、湖北省黄梅戏爱好者协会会长李佩介绍,戏曲进校园之初,为吸引孩子们兴趣,特意安排学校老师穿上包公、花木兰、青衣的戏服,升旗仪式后在主席台亮相,做出角色招牌动作。孩子们十分新奇,在台下欢呼,很快吸引120个孩子报名参加戏曲社团,后来从中筛选35人进行培养。
    武汉市第三十中学周丹妮带来的原创汉剧小戏《上学路上》,是她获第22届“小梅花”业余组“金花奖”的获奖节目。指导老师、汉剧表演艺术家袁忠玉告诉记者,该作品在形式上源于汉剧传统剧目《货郎背妻》,表演者需背着人偶,一人饰演两角,“最难的部分是单手虎跳和劈叉,因为扮演了两个人,还要注意角色表情和沟通状态。”该校楚韵戏曲社负责老师李芳说,周丹妮是个腼腆的小姑娘,特别能吃苦,刚练习的时候是“零基础”,排练4个月,吃的苦头一点都不少。
    表演汉剧《重台别》的吴思雨来自武汉市艺术学校,她是第21届“小梅花”专业组“金花奖”得主。“那时候看她胖胖小小的,现在长得比我都高了。”指导老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和颜说起吴思雨十分欣慰,胡和颜师从汉剧大师陈伯华,是汉剧《重台别》传承人,三四年前,她挑选了年仅10岁的吴思雨,手把手地教导她,要把传统戏曲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