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记者在6日举行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运行呈现出“两稳两优”的特点,下阶段将从六方面着手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分类施策、规范有序推进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对商业开发潜力大、投资规模适度、适合民间资本运营的PPP项目,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欧鸿介绍,下阶段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有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抓紧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重点领域项目;二是加快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三是健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机制;四是多措并举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五是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PPP项目;六是继续优化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欧鸿说。
欧鸿介绍,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涵盖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等要求,共计200个。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严鹏程介绍,下阶段将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研究推广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做法,鼓励地方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支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陈洪宛说,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信易贷”项目,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与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等共享共用,建立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使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更便捷的贷款审批通道,增加纯信用金融产品有效供给。“PPP与民间投资联系比较密切。国家发改委始终坚持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说。
韩志峰介绍,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已中标PPP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或单独中标的项目约3800个,占比接近47%。“下阶段将分类施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对商业开发潜力大、投资规模适度、适合民间资本运营的PPP项目,支持民间资本控股;对投资规模大、合作期限长、工程技术复杂、民间资本难以独自承接的项目,鼓励民营企业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投标体、成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韩志峰说。
优化营商环境是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巡视员郝雅风介绍,2018年底前,将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在22个城市开展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