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有个“药草达人”
2018-10-14 07:30: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陈华平 张飞

    “大几十万元长在田里!”

    十几年前,将林中野生药草移栽到田边地头,滚动发展,如今小有规模,且迎来药材大好行情。9月29日,在鄂豫两省三县交界处、丹江口市最北端的大沟林区,今年63岁的“药草达人”王帮林,向到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述他种植药材的“创业史”。
    留着黑白夹杂胡楂的王帮林,衣着简朴,年轻时在当地食品所工作。“后来单位垮了,自己想门路”,正好赶上黄姜行情好,于是大力发展黄姜。“最高时,一斤黄姜卖到一块五。后来,行情下跌,最低时一角钱一斤。”王帮林介绍,种黄姜的同时,他在田边地头栽种了从林子里挖回的白芨,“纯属好玩,当时白芨的价格也不高,一块多钱一斤,一三轮车白芨才卖千把块钱”,但是,从2008年开始,白芨的价格,“就像坐火箭一样往上涨”。
    前期栽种着好玩的白芨等药材,作为种子,派上大用场。自此以后,王帮林一门心思发展白芨及苍术这两种药材,他通过传统的根茎繁殖,滚动发展,到今年已有2亩白芨和7亩苍术。
    天朗气清。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记者驱车来到大沟林区瓦房槽村看到,在老食品所前的两块地上,全是白芨,长势喜人。该处白芨的主人正是王帮林。“白芨长上3年,一亩地可挖两三千斤。如果是卖药材,则在年底起挖;如果是卖种,则在次年3月起挖。”王帮林说,近年来,无论是药材还是种子,他每年都要卖一点点,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剩下的则作种子扩种。到今年,已有1.5亩白芨3年期到,年底可以起挖,按照眼下行情,起码可卖好几十万元,但也只打算卖一小部分,准备继续扩种,“目标是再增加两到三亩”;同时,也希望邻居们都来发展药材,大家一起增收致富,告别贫困。“另外,今年有2亩苍术长满3年,可以卖了,产量应该有六七千公斤,现在的市场行情是五六元钱一斤,收入预期还行。”王帮林家的7亩苍术,种在杨树湾林边地里,初秋时节,枝叶渐枯。“种药材的收益比种庄稼大,所以比种庄稼要更细致一些:不能让草荒了,需要勤锄草;不能让水泡了,需要勤修沟;不能让虫吃了,需要勤防治。”王帮林说田间管理是个大问题,“要小心呵护”,一点都马虎不得。
    瓦房槽村支部书记王富山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帮林家以前是贫困家庭,王帮林和爱人身体都不好且有病在身,长期要吃药,但经过日积月累,现在他家成了村里的药材种植大户,经常看到他在地里侍弄药草。王富山介绍,现在药材行情好,供不应求,全村现种植有250多亩药材,村里去年还成立了药材种植合作社,正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
    大沟林区主任胡雪峰受访时说,以前林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加上林多地少,气候高寒,农作物经济效益低。如今,以前的劣势反倒成了优势,利用林区小气候,中药材种植效益高。胡雪峰表示,林区中药材种植规模还不够大,“尤其缺乏技术人才”,要把这项富民产业推广好、发展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